正在阅读> 苍梧谣>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三章 河灯初上
第一百一十三章 河灯初上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
我在尹清那里了解到了自己被冤入狱后又被他救出的全过程,本来已经累得不想动弹,可尹清说这是我睡了三天的后遗症,非要拉我出来走走。我换好了衣服跟他一起来的街市上,做好的了自己的河灯之后拿到池边打算许愿放河灯。
他做河灯的时候很认真,仔细地把竹条折来折去,一点儿也不在乎外面的事情。可我却做不下去,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一会儿也把自己给看呆了。
浓密的眉毛叛逆地稍稍向上扬起,长而微卷的睫毛下,有着一双像朝露一样清澈的眼睛,英挺的鼻梁,像玫瑰花瓣一样粉嫩的嘴唇,还有白皙的皮肤……
他突然抬起头来,看见我在看他,疑惑地问了句:“怎么了?”风轻云淡的感觉好像没有发现我是在觊觎他的美貌。
“啊?!没事啊,就是看你好会做这个啊,我就没你那么手巧了。”我把弄着自己手中马上就要被揉成竹子粉的竹条。
他盯着我看了一眼,我假装自己不知道,还在那里把弄着手里的东西。等他不看我了,我才偷偷扫两眼。他的一双眼睛简直像浸在水中的水晶一样澄澈,眼角却微微上扬,而显得妩媚.纯净的瞳孔和妖媚的眼型奇妙的融合成一种极美的风情,薄薄的唇,色淡如水.
不知何处,清风吹过,额前柔顺的发丝飘起,在空中划出优雅的弧线。黑色的发映着漆黑的眼眸,仿若晶莹的黑曜石,清澈而含着一种水水的温柔。精致的五官,白皙的肤质如同千年的古玉,无瑕,苍白,微微透明,而又有一种冰冰凉的触感。
“再看我就要被你的眼神给烧着了!”尹清说道,连头都不抬一下。
“我没看!”我狡辩道。
“那你在干嘛?”尹清抬头望了我一眼,仔细盯着我的眸子。温润如水的眼光和潺潺如娟的声音,真是只能用“文质彬彬”四个字来形容了啊。
“我在想,”我开始给自己找理由,“为什么会有放河灯的习惯啊?”
“民间的悼念亲人祭奠,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汉晋以后,宗教影响日益扩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导办水陆法会,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灯。唐肃宗于759年诏天下设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诞日为放生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届时举灯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养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规定中元节各地燃河灯、济孤魂、放焰口、演目连戏,不少诗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灯欢腾的诗篇。此后,放河灯在七月半举行并随道教、佛教传播而流行全国。这一天,人们在家设酒馔、烧纸钱祭祖,到寺庙、道观参加放河灯等法事或道场活动。”尹清开始长篇累牍的讲述,内容让我觉得丝毫没有意思。我听着听着就走神了,等到他讲完了,我才似懂非懂的说了句:“哦。”
“你听懂了?”尹清问道。
我摇摇头,又点点头,随即觉得这样有些难以理解,便说道:“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又不信教。”
“想听有意思的么?”尹清接着做着自己的河灯,一边又问道。
我点点头,可心里想的却是,即使他说的没什么意思,我能在旁边看着他的盛世美颜也值得了。无聊就无聊呗。
“人们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成为顶礼膜拜的图腾,吉祥温暖的象征,战胜寒冷饥饿的神灵。渔猎时代,人们驾舟出海下湖为免风暴肆虐,在过危礁险滩或风大浪高时,用木板编竹为小船,放祭品点上蜡烛,彩纸作帆及灯笼放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这一习俗至今仍在台湾、福建、广东渔民中流行,叫彩船灯。”尹清说着还看了我一眼,发现我没有一直死盯着他不放,这才接着讲下去。
可是我又不是傻子,当然是偷偷的盯着了!
我内心窃喜,却不敢喜形于色,假装把心思都放在故事上。
“周代,周公辅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设宴庆祝,“流水泛酒”,“羽觞随波流”,夜以日续,放酒杯的盏上点灯,曲觞流杯演变的灯酒逐波。春秋时代的《诗经》,记载了秦洧两水秉烛招魂续魄、执兰除凶的民俗。奴隶社会是侵略邻国、战争不断的社会,用船载火攻城摧寨时,对阵亡将士水葬,船筏置鲜花燃灯已成惯例。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围篝火歌舞活动,“举灯蟾魄圆”。晋代在每年月亮最圆最亮之夜, “纵情玩月、火烛竟宵”、“载船玩月”。只不过这些习俗一代代传下来的时候会因为战争带来的流离失所和人们的迁移而渐渐消失,能被保留下来的,已经是少之又少了。”
“可那些都是让人觉得刻骨铭心的啊,把最值得记住的保留下来了,不也是好事么?”我插嘴道,其实前面他讲的东西我未必仔细听了,可我听到那些习俗都消逝掉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难过,便劝说道。
可尹清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沉默了片刻才接着说道:“对,把最值得记住的留下了也好,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我看他好像在想什么事情,又不想让他想到伤心事,便催促道:“接着讲啊。”
“讲什么?”尹清一脸错愕,明显是已经出神了。
“放河灯的来由。不是有个什么叫河灯节的么?是怎么一回事啊?”我问道。
“河灯节啊,那是一个民间的传说了。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地下的阎王就会下令大开地狱的大门。让那些终年遭受苦受难折磨,一刻不停的被鞭打的、禁锢在地狱里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不过他们只能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听起来有些吓人,因为毕竟是冤魂出来的月份,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之后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你看看现在,在这个月份里大家约定俗成了,既不嫁娶,也不搬家。而且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传说里这天所有游荡的鬼魂们都期盼能寄身在亲人放的莲花灯里渡过阴暗的河流去投胎,好像通往阳间的路很黑需要灯光照亮才能找到方向,所以放河灯成为了这天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人们都会在这天放河灯来超度迷途在阴阳界间的亡魂。”
“所以河灯也是让那些人找到投生的路了?那也挺好的,他们就不用每天在地狱里受折磨了。多可怜啊。”我说道。
“对,至于河灯为什么有这样的作用,我觉得其实是在人间的人不想让已经归去的离人再遭受苦难,于是想了这么个故事。本就是给自己找个心理安慰,让自己觉得好像我们的亲人为此便不会再受苦了。其实人都已经走了,怎么还会有苦不苦的呢。”尹清说着,呆呆地望向远处,又讲道:“传说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成就神通后,欲度化父母,以报生养哺育之恩。他用天眼遍观三界六道,看到死去的母亲居然身堕地狱,转生为饿鬼(六道中的“饿鬼道”),腹大如鼓,咽小如针,想吃又吃不下,嘴里冒烟,不得饮食,饿得皮包骨头。目连非常难过,于是前往地狱探视,只见地狱一派凄惨景象:在此服罪的人,一天要经历万次生、万次死;或者是身陷刀山剑树,或者被铁犁耕舌,或者遭汁铜灌口,或者要吞热铁火丸,或者手抱铜柱,身体焦糊。还有牛头每日凌迟,狱卒终朝来拷;镬汤煎煮,痛苦难当,为了解救母亲,目连施展神通,用钵盛了饭食去喂母亲,母亲一手持钵,一手遮掩不令旁见,悭贪之习依然如故,心量依然太小;上天罚她饭食未等入口,即化为火炭,无法进食。见此惨状,目连悲号泣涕,于是返身求佛救度。佛祖告诉目连,他母亲的罪孽实在太多,不是他一人就能救度的,必须联合众人的力量,才能有所成效。佛祖还说:“十方众僧一般在七月十五日出来活动,你要救母出厄难,必须在这天准备百味五果,置于盆中,来供养十方大德众僧,成就殊胜功德。这样,不但可以救你的母亲脱离苦海,早日投胎,也可以解救别人的父母,让他们也脱离苦难,福乐百年。”目连听佛陀说后,欢喜奉行,在七月十五日供养众僧以后,其母果然当天就脱离饿鬼之苦,离开地狱,投胎向王城为狗;再经过目接连铺设49天道场后,他的母亲才得以升天。
目连很感激佛陀,四处赞叹三宝功德,奉劝世间应行盂兰盆之法,供佛及僧,以报父母生养抚育慈爱的恩惠。”
我静静看着他,仔细听着他的故事,他讲完时我不禁问道:“你说河灯是别人找来安慰自己的,那你现在放河灯,是不是也是想给自己找个说法?告诉自己河灯是有用的?”
尹清看着我不说话,良久才笑道:“不,我只是觉得河灯很美,所以想跟你一起放一次。”
我被这句话惊扰的心中的小鹿乱撞,装模作样的假装自己没听懂,接着蹂躏手里的河灯。尹清也笑着低下头去,那嘴角的笑意很浅,渐渐又没有了,好像陷入了什么泥潭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