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苍梧谣>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三章 凤鸣琴

选择阅读主题:

第一百二十三章 凤鸣琴

作者:贺兰山缺 | 发布时间 | 2016-12-16 | 字数:3079

我在院长和无崖子的劝说下决定留在书院里教孩子们琴艺,心中甚至暗暗打算如果碰到了天资聪颖的孩子,就偷偷把广陵散教给他。让广陵散不至于绝迹。若是孩子们个个都通晓琴艺并有艺德,那广陵散就后继有人了。

“院长,我教哪几个班?”我问院长道。

“啊?我们现在还只有天班和地班。天班孩子大些,十二岁左右,地班孩子都是十岁以下的。”

“让他们学琴?”我惊讶道。

“童子功嘛。见识见识也是好的。”

“好,那我先去置琴。”我仔细想了想,这样倒也好,我自己也是幼时学琴,这样也好早些发现他们有没有这个慧根。

“不用了,有人送了你张凤鸣琴,你试试?”院长说道。

凤鸣琴?!我在惊讶自己有没有听错。

凤鸣琴为桐木制成,钧瓷徽,项腰作连续四弧,龙池、凤沼作三连弧形,龙池上方有楷书“凤鸣”两字,池下有一“中和之气”印章。此琴音质古朴纯净,相传是“二十四琴斋”旧物,后归杨时百所有,并加以重修。” 琴的由来和原始样子:“相传,在上古时代,人文初祖伏羲氏为了引导人们通晓天理,砍下栖息过凤凰的梧桐木,用五根绳子做成琴弦,按阴阳大道,把天地山川、君臣百姓的各种声音囊括其中,创造了这件能支配万物心灵的神奇乐器。至黄帝时期才开始有“丝弦”,《尚书》记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

“这么好的琴,谁送的,我找这琴找了很久呢。”

“也是个爱琴之人。只是这凤鸣琴更应是女子来弹,便送你了。”

“世间怕只有龙吟琴能与之相较了。”我感慨道。心中不禁疑惑这是谁这么大方,竟然赠我这么好的琴。

凤鸣的故事自不必多说,我知道的消息也不过是些江湖传言,不足为信,可是龙吟琴我却敢说是世间最了解的了。“枯木龙吟”是禅宗对本心显发妙用的生动象征。

僧问香严:“什么是禅法的真谛?”

香严说:“枯木里龙吟。”

见僧人不解,香严又补充一句:“髑髅里眼睛。”

“枯木里龙吟”象征灭绝一切妄想,至大死一番处,再苏生过来,而得大自在。“髑髅里眼睛”,同样象征死中得活。在禅宗看来,绝对的真理不是分别智所能掌握的。只有像髑髅那样,断除情识分别,才能获得新的生命。

“大死的人”才能够大活。灭除妄念,将相对的知识彻底抛弃,才能导致般若智慧的觉醒。修行到了枯木、髑髅的地步,即是妄念灭尽,与此同时,“髑髅无喜识,枯木有龙吟”的活泼生机才得以呈显。

“只是这龙吟琴早已流失,不知如今还是否完好。”

“不知这凤鸣琴是何人送来的?”我问道。

“你会知道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院长跟我卖着关子。

我开始回房准备给学生们的教习,第一堂课我很重视,这是我对学生第一次挑选,也是学生对我的第一次挑选。古琴的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静。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在古琴音乐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宋代《琴史》中说:“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晋时嵇康作《琴赋》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也就是认为在各种乐器中,古琴是最好的,具有最优异的品德,最适宜君子作为修养之具。琴音的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感到和平泰然的气象,体验内心的祥和喜乐;琴乐的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泻泄幽情,化导不平之气、升华心灵意境。归根结底,就是以七弦琴中的“含至德之和平”《琴赋》,来养成君子“中和”的品德、达成“乐教”的目的。尤其是道家“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思想,在七弦琴中能得到最好的体现。琴音的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进入一咱超乎音响之上的“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庄子将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界称为“天乐”,“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庄子·天道》乃是一种天人相和、无言而心悦、超乎音响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

我在纸上写着。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技法甚多,古时有超过一千种,今常用指法仅几十种,例如右手的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即“右手八法”)、轮、拨、剌、撮、锁、如一、滚、拂、双弹等,左手的上、下、进复、退复、吟、猱、罨、跪指、掏起、带起、爪起、撞、牵、全扶、半扶、龊、间勾、转指、索铃等。

古琴的右手弹弦亦有手指之别与指背甲弹与指面肉弹之别。右手的弹弦是由大指、食指、中指和名指承担的。一般说来,大指与中指力度较强,食指与名指较弱(小指是古琴中的禁指,只用其余四指弹奏)。这四指的弹弦又各分指背甲弹和指面肉弹两种。前者音色比较轻、薄、亮,后者音色比较重、厚、实。近代著名琴家彭祉卿对此有过详细的分析,他说:“以指甲肉别之,轻而清者,挑摘是也;轻而浊者,抹打是也。重而清者,剔劈是也;重而浊者,勾托是也。外弦一二欲轻则用打摘,欲重则用勾剔;内弦六七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劈托;中弦三四五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勾剔。抹挑勾剔以取正声,打摘劈托以取应声,各从其下指之便也。”

古琴的演奏以左手按弦取音,以右手弹弦出音。左手按弦之指的不同和手指按弦部位的不同均可造成音色的差异。左手按弦除偶用中指与食指外,最常用的是名指与大指;其按弦的部位亦有肉按与甲肉相半之按两种。一般说来,名指按弦其音温厚稳实,大指则清脆明亮;肉按者温厚稳实,甲肉相半者则清脆明亮。

就右手的弹弦来说,其强弱变化的幅度十分宽广。由于古琴有效弦长,振幅广阔,故同样一种弹弦技法,可以弹出极轻柔飘忽的音,同时也可以弹出非常沉重刚烈的音,这全凭演奏者使用的力度如何。而有效弦长比较短的乐器,例如琵琶、阮等,其可变化的幅度就小得多。实际上,古琴弹弦的四指本身也是有着力度差别的。一般说来,大指的托、劈和中指的剔、勾尤见力度,而食指与名指则相对地要柔弱一些。四指中,用肉弹与用甲弹效果又有不同。肉弹所出的音线较粗,甲弹则较细;如果用力相等,那么较粗者体积大,单位压强小,故以强度胜;较细者体积小,压强大,故以力度胜。古琴演奏时可以根据出音力度的需要而选择适当的弹弦技法,其选择的余地相当大。

左手按弦技法也会对力度造成影响。首先,按弦部位的不同和技法的差异可以造成力度的变化。若就按弦手指而言,则有大指与名、中指之区别:用大指则明亮有力,其音线细而光滑;名、中指则柔和温润,音线较为粗、松。若就按弦部位而言,则有肉按与甲肉相半之按的区别:甲肉相半者明亮有力,其音线细而光滑;肉按者柔和温润,音线较为粗、松。音线细而光滑者,其质感密,其力度强;音线粗、松者,其质感疏,其力度弱。何粗何细,何强何弱,演奏时也可以根据音乐表现的力度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按弦技法。

古琴发音的张力除了来自左右手的技法与使用的力量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左手运指的速度。一般来说,速度越快便越见力度,反之,则越是松弛。但是,更重要的还取决于速度的变化状态。左手在使用绰、注等技法时,其运指通常是非匀速的,即变速的,它们或者呈减速度状态,或者呈加速度状态。匀速运动所形成的轨迹是直线的,而减速运动和加速运动则是抛物线或反抛物线的。直线形不成张力,只有抛物线才是富有张力的线条。不同的是,抛物线的轨迹是由紧张趋于松弛,而反抛物线的轨迹则是由松弛趋于紧张。趋于紧张者刚健有力度,趋于松弛者则平稳、舒展。效果不同,但都是富有张力的音线。古琴在以绰、注方式出音时所形成的轨迹大部分正是抛物线或反抛物线的,因而极富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