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挑夫班> 章节目录> 第三十章(尾声) 重回朝鲜

选择阅读主题:

第三十章(尾声) 重回朝鲜

作者:何三刀 | 发布时间 | 2017-10-16 | 字数:12458

朝鲜,一个散发着谜一样神秘气息的邻居,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如此,对世界大多数国家而言,它几乎成了闭关锁国的代名词。

1994年7月8日凌晨二点,金日成主席不幸逝世。他的溘然辞世,别说朝鲜人民接受不了,就连他的儿子正日同志,也猝不及防,蒙圈了。整个朝鲜,顿时山河悲咽,日月失色。

其时金日成虽已八十二岁高龄,但他的身子骨素来硬朗,每天常常保持着满负荷工作量,有时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倒是他那准备接班的儿子,经常请个病假啥的,保持着听音乐看歌舞指导拍电影的高雅爱好,喜欢当个潇洒的文艺中年。

那时朝鲜遭遇了饥荒,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苦难行军”,金主席的心情很不好,加之美国总统克林顿发难,指责朝鲜正在试验核武器,要求立即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派员检查,这导致金主席的心情更加不好。

以上是背景。真正的要点是,美国前总统卡特突然发话,愿意以个人身份访问朝鲜,与金主席会面,就相关问题开展对话,缓和两国关系。

金日成无疑对此表示欢迎。因为道理摆在那里,就算要挨揍,你来看了情况,这棍子也得分个轻重缓急,总不能稀里糊涂就一棍子打死吧!

如果从纽约坐个波音747客机直飞平壤,比从纽约直飞北京,理论上只多一个半小时的航程。然而,这仅仅只是个理论,因为朝鲜与美国仍未建交,何来直航之说?当年的停战协定,也仅仅是一纸停战协定,从另一种技术理论来说,朝鲜与美国,至今仍处于战争状态呢!

因此,美国前总统卡特先生只能乘飞机抵达汉城(首尔),对于他是否还有资格乘坐专机,难以确定,但到了汉城之后,他只能乘汽车前往平壤,这是绝对可以确认的,因为韩国也没有同朝鲜建交。

6月16日,卡特在平壤会晤了金日成,并在平壤逗留了3天。金日成每天与他长时间会谈,晚上还忙于批阅文件。最后一天,金日成与卡特的会谈连同宴请,长达6个多小时,金日成只在中场休息了20分钟。

金日成夫人金圣爱发现这一情况,曾经提醒他,不能这样连轴转,毕竟年事已高,人又不是钢铁机器。然而卡特的到访,转达了韩国方面一个极其重要的提议,那就是准备邀请金日成访问汉城。

这一消息使金日成非常兴奋。试想,如果他能够成功访韩,这将是四十多年来,朝鲜半岛南北首脑的第一次会见,他的汉城之行,将成为载入史册的破冰之旅。

在送走卡特之后,金日成召集朝鲜政务院总理姜成山等开会,讨论北南首脑会谈的方案、以及相关的会谈文件,为这一重大工作做准备。他让人打电话给韩国政府,商定6月28日在板门店,就这次北南首脑会谈,举行预备会议。

紧接着,金日成下乡,到各地检查夏收工作。夏收很差,使金日成忧心忡忡,因为粮食问题,一直卡着朝鲜政府的脖子。然而,金日成发现,各地虚报粮食产量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使他十分气愤。

检查夏收之后,金日成乘坐专列前往熙川,再从那里乘汽车前往平壤远郊的妙香山别墅。妙香山犹如中国的庐山,夏日格外凉快。妙香山别墅成了金日成夏日办公的地方。

金日成到达妙香山别墅的时候,已经是1994年7月7日深夜。

金日成阅毕那份关于与韩国进行统一会谈的文件,并在文件上签名之后,秘书前来汇报工作,向他报告了一个极其不幸的消息:75岁的上将赵明选病故。赵明选从14岁起跟随金日成南征北战,结下了深厚友谊。这一突如其来的噩耗,使金日成深受刺激。

屈指算来,这是朝鲜在一个月内,连续去世的第三位上将!

金日成细问赵明选上将的病因,得知是脑溢血。烽火医院是平壤最好的医院,但是院长怕负责任,不敢对赵明选上将进行开颅抢救,而只是采取保守疗法。金日成非常生气,要连夜召烽火医院院长问个明白。

然而,过度的劳累,加上过度的刺激,使金日成突然倒在地上。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慌乱作一团。保健医生闻讯急急赶到,经检查,断定是急性心脏病发作。金日成以前从未查出有心脏病史,正因为这样,保健医生的随身医药箱里,竟没备速效救心丸。

速效救心丸是一种廉价中成药,主要成分是川芎和冰片,对于心脏病发作者有奇效,只要让患者取坐姿,给他抓一把(15粒)放进嘴里,立即就能起死回生。【注:作为预防,正常的用药量为每次4粒,每日三次。人命关天,请听医嘱。】

妙香山离平壤有两个多小时车程,由于是风景游览区,附近并没有设备良好的医院。保健医生当即请求急调直升飞机,以最快的速度把金日成送往烽火医院。

一架直升飞机奉命紧急起飞。天黑,风大,雨猛。祸不单行,这架直升飞机在匆忙之中竟然撞在妙香山上!

于是,再赶紧调来第二架直升飞机,终于在金日成别墅前50米处降落。在狂风暴雨中,人们七手八脚抬着担架,把金日成送上直升飞机。

经过这样的折腾,金日成已经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了。直至7月8日凌晨,直升飞机降落在烽火医院,金日成被送进病房抢救,此时已经回天乏术。凌晨2时,金日成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后来有人指出,金日成之死,与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之死相仿。勃列日涅夫就是因其三位老战友,即克格勃大将茨维贡、齐涅夫和苏军上将格鲁谢沃伊相继去世而伤心过度,导致心脏病发作丧命。

正在休养之中的金正日闻讯赶来。金日成已经撒手西去,他对此毫无思想准备,几乎不能自持。由于极度悲痛,以致原定于7月17日举行的金日成追悼大会,不得不推迟到7月20日。

金正日在他的父亲金日成的追悼会上,一言不发,大家从现场照片上看到,他突然憔悴和消瘦了许多。

毕竟,作为一个儿子,他失去的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为了表示孝道,金正日继位后宣布“守孝三年”,这意味着他将不出国门一步。三年后,可以出国了,偏偏这时朝鲜经济的“苦难行军”已经进入水深火热状态:由于联合国的制裁,朝鲜船只不能停靠任何国家口岸购粮,朝鲜居民每天仅能供应100克粮食,就这,还不一定能够保证。这种情况,直到2000年之后才得到缓解,直到2005年才完全解除警报。

据韩国和联合国有关机构的推算,1994-2005年的第一次“苦难行军”,朝鲜损失了10%以上的人口,包括非正常死亡、和减少的新生婴儿。这个数字大约是二三百万人。农药、化肥和灌溉水,是现代农业的命脉,传统的农耕方式,已经养活不了现在这么多人。偏偏朝鲜采用的就是最传统的农耕方式。

然而金正日在经济形势稍微好转之后,于2000年5月底,就进行了第一次访华,并于2011年5月下旬,于他逝世前完成了第七次访华。他每次坚持坐专列秘密访华,而且深入中国的城市、农村和工业区,想看清楚中国的改革开放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样一来,朝鲜就有了新义州特区,罗先(罗津-先锋)开发区,朝韩边境的开城工业园区、金刚山旅游区等特区。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朝有着鲜血凝成的友谊,那么中国人民能够得到的回报,就是全世界要去朝鲜旅游观光的游客,都只能从中国入境。因为截至今日,朝鲜只对中国游客开放,持其他国家护照的游客,必须通过中国的旅行社集体报团,从辽宁、吉林的指定口岸,才能入境朝鲜(韩国例外,韩国人几乎不被允许进入朝鲜)。

顺便说一句,朝鲜人员因公要去世界各地,也喜欢借道中国转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国的飞机比他们大,航线也比他们多的原因。

实际上,中国人最早从2003年就开始入朝游了,不过那时的人数少、难度高、监管严,有的是办因公护照,有的是办“留学”,纯旅游的极少。到了2008年,朝鲜游对于中国人才正式成为了一个话题,土豪式的中国人都跑到阿尔卑斯山地拉尿、到阿拉斯加的赌场去练手、去南非好望角的海里游泳了,按说也没理由不去朝鲜的山林间放个屁啥的。

于是借着中国奥运会的余波,赵光荣开始忙碌起这个事来,他想带着向春风和吴一凡,在有生之年,重回朝鲜,认真看一眼当年他们曾为之奋战过的国度。

他的这个主意,着实让向春风和吴一凡动心。虽然大家都已是“八零后”(其时吴一凡82岁、向春风81岁、赵光荣80岁),但一旦这个愿望被点燃,往往比年轻人的恋爱来得更加热切。因为他们都意识到,人生留给自己的机会,已经不太多了。

恰好在这个关键时刻,赵光荣的麻烦来了。假如他只叫个赵光荣,那是屁麻烦也没有,因为那意味着他是个纯种的中国人。可是他的护照叫杰尼赵,是美国护照。而美国,是朝鲜的敌国,尽管他只是个假洋鬼子。

因此一直到2009年的秋季,他们的愿望才得以实现,终于在中国的丹东口岸,搭上了去朝鲜的团队四日游火车。

他们之所以不选择乘飞机去平壤,有几重因素,首先是朝鲜高丽航空(air koryo),被评为世界最糟糕的航空公司(英国评的,没有之一,只有一个指标),当时执飞的都是前苏联图-154或图-204等老旧机型,要踏上这种飞机的人,还是需要点勇气的,而众所周知的道理是,人越老,越怕死。二来呢,航空公司的人,也不欢迎老年游客,万一在空中出现啥紧急情况,一张机票才赚几个钱,而一条人命,要赔多少钱?这个不用数手指头,就是数脚趾头也能算得出来。

再说,人在天上飞,能看到什么,看神话人物吗?所以绝大多数要去朝鲜旅游观光的人,自觉地采用了火车这种看上去比较接地气、又相对可以让心里比较踏实的交通工具。

心里唯一不踏实的是赵光荣,虽然这种老旧的绿皮火车,从外面看上去车体已经到处在冒包,只是胡乱地刷上油漆遮丑,但它是正宗的朝鲜国际列车。不一会,车到新义州,穿着灰色制服的列车员、穿黄绿色制服的军官和穿蓝色中山装的国家安全人员,在车厢里走来走去,想检查谁就检查谁。

一般的中国人,检查的都比较快,偏偏赵光荣不是中国人。他出示的护照被列车员看过后,大为紧张,立即喊来了一个中尉,并不知什么时候跟来了一个中山装。他们打开赵光荣的行李,拉开每一道拉链,细细检查,好像包里装的是定时炸弹似的。

是的,美帝国主义这个词,对于朝鲜人,一直就相当于是枚炸弹。

领队兼翻译小宋见状,立即赔上笑脸,给他们解释,杰尼赵其实是老志愿军战士,当年被俘后去的美国,在美国是当劳动人民,而且现在已经超过八十岁了,这是为了怀旧,才来参观伟大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他不是来当间谍的,他已经没那个力气了。

那几个人用警惕的目光盯着杰尼赵,直看得他头皮发麻。他生怕被赶下火车,想起临行前听人的建议,买了一条中南海香烟,说在朝鲜遇到麻烦,给包中南海有助于解决问题,就赶紧掏出三包烟来,每人一包。那几人总算放过他,去检查别人了。

大约世界上任何国家,你入境之后,都会在你的护照上盖章。但朝鲜却不是这样。他们宁愿用一张纸,把你的护照信息抄下来,却不盖章。为啥呢?他们怕盖了章,给你去其他国家入境添麻烦。朝鲜,你去过了,却未留下任何痕迹 。所以说朝鲜人,是真正最讲人道主义的。

前后搞了差不多快二个小时,这趟国际列车,终于哐当哐当地朝平壤方向进发了。

他们三人,都带着简易的旅游式傻瓜数码相机,因为行前都被明确告知,专业的摄影设备不能带进去,许多区域和军人,被严格禁止拍照,如果违章拍照,不仅要删除照片,甚至会没收相机。手机漫游无信号,自然无用。

从车窗外看去,那些三四层的楼房,墙体也是凹凸不平,不过不像中国民居,到处是防盗网,窗台上却都摆放着花盆。许多墙面涂刷着大幅标语。据说这是为了展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下午六点过,列车终于到达平壤,平壤站看上去还是五十年前的模样,但巨大的LED电子显示屏,让人立即产生了穿越时空之感。

很快,他们就被送上了专程接送的大巴。这是在朝鲜旅游的特色,哪怕只有两分钟的步行路程,也要车接车送,总之,不给游客接触朝鲜街道和民众的机会。不用说,大巴直奔大同江羊角岛饭店,这是朝鲜的两家四星级酒店之一,所有的外国游客,都统一入住这里。

吴一凡、向春风和赵光荣本来想合住一个房间,导游没同意,结果吴一凡被安排去跟一个吉林的鲜族游客一起住了。那个游客告诉吴一凡,别以为中国的朝鲜族来朝鲜旅游会特别受欢迎,因为他们认识朝文,又懂朝语,所以往往特别不受欢迎,办旅游签证,更加不容易呢。

传说中到朝鲜吃饭是个问题,所以有些中国游客背着方便碗面,还带着火腿肠、榨菜包、面包啥的。其实这是多虑了,酒店提供的团体餐算不上精致,但有鸡肉、豆腐、白肉片、炸鱼、朝鲜冷面等,还有蔬菜、米饭,也有啤酒和朝鲜可乐,不挑剔的话,完全能吃饱。

他们聚集在酒店第37层的窗户边眺望平壤之夜,由于电力缺乏之故,夜空确实黑乎乎的,但有一片地方灯火通明,经过了解,那地方叫作金日成广场。

他们居住的房间,电视信号能搜到多达9个台,其中包括CCTV-1、CCTV-2、凤凰中文台等。而鲜族游客告诉吴一凡,平壤市民能够看到的,只有四个频道,分别是平壤频道、万寿台频道、青年频道和大学生频道。

怀着对朝鲜的新奇感,他们收看了一会朝鲜的新闻。朝鲜新闻对领导人的活动,总体方向是表现领导很忙,他们既要忙开会,还要忙视察,而且要忙着与群众一起互动。但奇怪的是,新闻中很少采用视频,而多是采用照片。据说,用照片易于P图。但对于牡丹峰这样国家级的歌舞表演,则一律播放视屏了。

很显然,“南男北女”,对于国际流行的这种说法,朝鲜显示出了对他们国产美女的充分自信。由于营养不良的原因,朝鲜男性比他们的同胞韩国男性,平均身高要矮7厘米,这个确实难以自信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起床了。平壤秋日的清晨,平壤时间7点,清新的空气和散发着朦胧金光的街道,让你不得不用美丽来赞美这座城市——尽管那些千篇一律的方方正正的苏式建筑,让人觉得有些奇怪。

按照旅游团的统一安排,接下来的行程,包括人民大学习堂、万寿台、平壤妙香山、普贤寺、万景台、万景台少年宫等地,并有板门店、三八线、开城成均馆、平壤地铁、金日成广场、千里马铜像、志愿军纪念碑、凯旋门等经典线路。

对于这三个老兵而言,到三八线看看,和祭拜志愿军纪念碑,无疑是他们此行最大的心愿。

从平壤到开城有高速,而所谓高速,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国道,而且有的路段像搓衣板一样,形同减速带,全程大约要走四个小时。离开城还有几十公里远,导游就紧张起来,不停地交待注意事项,无非是不能拍的就别拍,不该问的就别问,不准讲的就别讲。

在经过四道岗哨的检查和盘问之后,板门店终于到了,他们换上特定的参观车,到达了这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地方。

板门店位于开城之南8公里,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这村子在三八线以南5公里,连同开城,在战前都是属于韩国的。是志愿军用生命和鲜血,帮助朝鲜夺取了这块地方。

停战谈判,第一次是在开城来凤庄举行的,第二次就移到了板门店。当时村子里有座破木板房被用于做杂货铺,兼卖酒和点心、农用工具等,为便于中国人员找到这个地方,有人在门前钉了块木牌,上面大书着几个汉字“板门店”,这就是板门店得名的由来。

那时双方的谈判代表,都是住的军用帐篷。

板门店这个地方,南北直径达800米,正式的名称应该叫作“共同警卫区域”(JOINT SECURITY AREA),简称“JSA”。在1976年以前,JSA内双方的守卫人员本可自由往来,后来因1976年8月18日“板门店事件”(美军越界去砍遮挡其第三哨所视线的杨树,导致朝军前来阻拦,并用斧头、棍子打死了两名美军军官的事件),其后在军事分界线之上设置了一道宽50厘米,高5厘米的水泥线,规定双方的警卫军士,从此均不得越雷池一步。

“联合安全区”实际上横跨在南北军事分界线上,而军事停战委员会内那张谈判桌,刚好坐落在这条线的正中位置。在军事分界线上,还建有7幢天蓝色的简易木板房,这是军事停战委员会的会议厅,和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工作场所。

目前,南北双方在板门店共有24座建筑物,北方建筑了“板门阁”、“统一阁”,南侧建有“自由之家”和“和平之家”,分别作为北、南双方联络机构所在地和对话场所。

去的这一天,很奇怪,韩方那一边没有一个游客,甚至连一个站岗的士兵也没有。一问,导游说南朝鲜那边放假了(在朝鲜,不能说“韩国”,只能说南朝鲜,或南朝鲜傀儡政权,因为朝鲜半岛只有一个合法的政权,那就是朝鲜)。他们不用人站岗,是因为采用了视频监控技术。

于是在停战谈判会议厅,吴一凡、向春风和赵光荣三人,第一次见到了当年签订停战协定的场景。

1953年7月26日夜,板门店灯火通明,数百名中、朝两国工人通宵施工,一座具有朝鲜民族风格的停战协定签字大厅建成了。第二天上午9时,专程前来采访的世界各地200多名记者,当他们看到一夜之间奇迹般冒出的会议厅时,不少人翘起了大拇指说:共产党,厉害!

大厅使用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所有与双方代表团有关的设置和用品,都是对称的、平等的。大厅正中并列着两张长方形的会议桌,为双方首席代表签字桌。会议桌中间是一张方桌,置放签字文本;方桌两侧,双方将各有两位助签人。桌上都铺着绿色台呢。两边的会议桌上,西边立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东边立着联合国国旗。

中间那张方桌上,摆着朝鲜停战协定及附件的文本,有朝文、中文、英文共18本,其中中朝方面准备的9本用深棕色皮面装帧,对方准备的9本封面印有联合国的徽记,蓝色。

1953年7月27日9时30分,中朝方面和对方各有8名佩带袖章的安全军官,分别步入大厅西部和东部的四周担任警卫。随后,双方出席签字仪式的人员,分别由指定的东西两门入厅就座。

10时整,大厅里一片寂静,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与“联合国军”代表团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从大厅南门进入大厅,分别在签字桌前就座。两位首席代表在本方助签人协助下,在己方准备的9本停战协定上签字,之后由助签人同时交换文本,再在对方交来的9本停战协定上签字。

之后,按规定由助签人员把9本停战协定,带回去尽快交己方司令官签字。两首席代表各在10分钟之内在18个文本上签了字。事先已商定,双方首席代表签字的时间,即作为停战协定签字之时间。签字仪式于上午10时10分结束。

当晚10时,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于平壤首相府,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7月28时上午9时30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于朝鲜开城来凤庄志愿军代表团会议室,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马克·克拉克于汶山的帐篷里,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至此,一场由20个国家参战,并将另外二十五个国家拖入战争物资供应的世界局部大型战争,总算真正落下了帷幕。

多么难忘的一幕啊!

当吴一凡他们这群参观者走出会议厅之后,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有个人民军的中校军官走了过来,他要来亲自给参观团当讲解员。导游一听说这个情况,立即叫游客们热烈鼓掌。

中校同志满脸含笑,他说,在金日成大元帅的英明领导下,朝鲜军民历经三年多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和南朝鲜傀儡政权的疯狂侵略,保卫了世界和平。朝鲜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你们看,他用手指着不远处的一面墙,说:“1994年7月7日深夜,我们敬爱的金日成主席在他逝世前几个小时,还在关于南北双方举行和平统一谈判的文件上签字。这就是他最后的绝笔。”

大家朝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确实,在大理石的基座上面,有几个朝文字母,不认识,但下面的“1994.7.7”几个阿拉伯数字,却是看得懂的。导游见状,立即补充道:“那几个字,就是我们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的亲笔签名。”

看着那整齐的签名,任何人也不敢相信,再过两三个小时,金日成同志就即将告别这个美好的世界了!人生啊,真是风云难测呀。

心里的感慨还没发完,中校同志又抬起了头,指着不远处村子里的一座旗杆塔,介绍说:“中国同志们,你们一定没有见过如此宏伟的红旗,是吗?这个旗杆的高度是160米,那面旗帜的长度是30米,这是全世界最美丽、最伟大的旗帜,是朝鲜人民的骄傲。”

赵光荣一听,心说,他娘的,要是朝鲜人懂得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旗帜稳拿第一呀,这真不是吹牛!

只见那位中校转过身来,顺着他的手势,大家发现,原来在南边,也有一面大旗!一看就是韩国的八卦和太极阴阳鱼的图案。中校同志用嘲弄的表情说:“南朝鲜傀儡政权企图建造比我们还要高大宏伟的旗帜塔,但是他们彻底失败了!他们的旗帜最高只能树到100米,就这样,有好几次都差点拦腰折断啦!”

这话让人听得莫名其妙,莫非,南朝鲜是劣质人种,使用的都是假冒伪劣材料?不过这事不好深究,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接下来,他们又被赶上车,要去参观朝鲜特级市——开城。开城是座大城市,曾经是高丽的首都。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从这里找不到任何大城市的感觉。倒是成均馆——即高丽博物馆,非常值得一游,因为这里是朝鲜最古老的大学——国子监的所在地。千百年来,中国有什么,朝鲜就要学什么,这从他们的建筑和文字、文化等方面,显得尤其明显。

到了开城,不买这里最正宗的特产——高丽参,有点说不过去。于是赵光荣花了2200元人民币,买了三盒,准备给吴一凡和向春风,每人送一盒。

这时,吴一凡给向春风悄悄说,听同室的朝鲜族老乡讲,三八线两边,除了高压铁丝网,还是全世界密度最高的雷场,也不知是真是假呢?

向春风想了一阵,摇摇头,表示无话可说。在这里,一切都是可能的,可是从科学的角度看,全世界密度最大的雷场,就能保证安全吗?非也!其实一发炮弹,就可能引发雷区的连环爆炸,让所有障碍化为乌有,这样设置雷区,科学吗?

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

其实从他们三个老兵的角度看,这趟朝鲜之行,还有两个地方是最想去的。一是桧仓,那里曾是志愿军总司令部,将士们心目中最神秘也最神圣的地方。此地离平壤东去仅100公里,属平安南道桧仓郡,那里于1957年建成了最大的志愿军烈士陵,有134位烈士长眠在那里,每座坟前都移栽着一棵中国的黑松,其中包括毛岸英同志,以及三位无名烈士。据说从大门到第一级平台共240步台阶,象征着先后来朝鲜参战的240万志愿军将士。

事实上,由于该烈士陵尚未对中国游客开放,那时必须是中国副部级以上干部,才能前往吊唁。就在吴一凡他们这次回国后不久,中国总理温家宝,就造访了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特意去敬献了花圈。

他们还非常想去实地踏访的,还有一个永远也难以忘怀的的地方:上甘岭。然而,这地方只有原15军军长、后来任中国国防部长的秦基伟同志,于1986年8月回去参观过。他再一次登上了万圣山,而且重回了上甘岭。在他的眼里,历史风云依旧是那样的清晰。他于1997年2月2日逝世。这间接可以说明,重返朝鲜战场,其实就是一个抗美援朝老兵的最后心愿。

然而,作为一个普通士兵,也很难实现这个愿望。当年秦部长是乘坐金主席特派的云雀专机前往上甘岭的,那地方,现在还不通大路。

在平壤,三个老兵提前做好了准备,这才到了朝中友谊塔前。这里也是中国人纪念志愿军,最主要的开放场所。

该塔是于1959年10月25日,在志愿军入朝参战9周年之际建成的。友谊塔是由两层基座和塔身组成,塔顶有红星在闪烁,塔身的前面刻有‘友谊塔’的朝文字样,塔基座的一层正面刻有碑文,左右两侧有描述朝中友谊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勇士战斗英姿的浮雕。后面有个门可以进入塔的中心,墙壁上有描绘参战、战斗和战后恢复建设三个场面的壁画。友谊塔高30米,为了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日期10月25日,塔身共有1025块花岗岩和大理石组成。

牡丹峰位于离平壤市中心30公里处,朝中友谊塔孤零零地矗立在牡丹峰北边的一个小山包上,烈士塔旁边没有士兵守卫,没有松柏掩映。从正面看,左边是高耸入云的朝鲜国家电视发射塔,右边是雄伟壮观的凯旋门。

友谊塔碑的底座里是一间纪念馆,里面放着两本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名录。其中有邱少云、杨根思、黄继光、毛岸英等中国人都很熟悉的名字。

呜呼哀哉!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血洒疆场,牺牲在这块陌生的土地,在这里,却只看到薄薄的两本名册------看到浮雕上那些冲锋的战士们,这几个老兵的眼睛忍不住潮湿了。

献上从友谊商店买来的几束鲜花,再摆上带来的方便面和午餐肉罐头,他们齐刷刷地向纪念碑敬了礼,然后再掏出一瓶买来的人参酒,嘴里念念有词,每个人都沿着塔基洒了一遍酒,祭奠那些有名无名的英烈们。

愿地下的英灵,能闻到来自祖国亲人的心香。若说酒是燃烧的灵魂,就让我们的灵魂一起燃烧吧!

魂兮归来,中国人民志愿军那些牺牲的、亲爱的战友们!

【后记】

吴一凡、向春风和赵光荣回国后,应向春风之邀,他们还去他家里小聚了两天。冯欣茹跑来兴致勃勃地翻阅了他们所拍的照片,问了些市井坊间的传闻,就忙着去给老战友们弄下酒菜去了。

在北京,他们才敞开心扉,聊起了这趟朝鲜之行。

对于半个多世纪前,大家所卷入的那场热战,随着时代形势的变化,各国的立场和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对眼下而言,简单地讲,美国不愿提,俄国不屑提,韩国不想提,朝鲜不能提,日本不敢提。中国呢?也不大提。

美国不愿提,是因为“仅仅保持了战前的结果而无利可言”;俄国不屑提,是因为“毛熊才是这场战争的最大利益获得者”;韩国不想提,是因为“结果是耻辱的依然分裂状态”;朝鲜不能提,是因为“借助外力保全苟且,这个不能对内宣传”;日本不敢提,是因为“经此一战,支那又变身为中国,大东亚的美梦永成泡影”。

长期以来,在美国民众心目中,朝鲜战争是不受欢迎的。美国学者约瑟夫.格登在其很有影响的著作《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一书中说:“在美国不愉快的经历中,朝鲜战争算是其中的一个:当它结束之后,大多数美国人都急于把它从记忆的罅隙中轻轻抹掉。出于某一原因,朝鲜战争是美国第一次没有凯旋班师的战争。美国使朝鲜处于僵持状态,同共产党中国这个庞大而落后的亚洲国家打成了平手。尽管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武器,中国则以人海战术和对国际政治巧妙的纵横捭阖,制服了美国的现代化军事力量。”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对朝鲜战争胜负的感慨最具有代表性:“这协定暂时停止了,我虔诚希望它永久终止了,那个不幸半岛上的战争。对我来说,这亦是我40年戎马生涯的结束。它是我军事经历中最高的一个职位,但是它没有光荣。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次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在《清长之战》(长津湖之战)中评价道:“英勇的志愿军,可能在后人看来不可思议。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建国之初,全世界认识中国正是由于“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才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它的意义非常深远和重大,打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打出了中国65年的和平,这是在力量对比悬殊、刚刚获得政权的新中国第一次出国作战,这是何等的勇气。重温历史,对今天在南海、东海、朝鲜半岛的争端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每位中国人在铭记宏大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同时,也能不忘那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放弃安稳、一心为国、视死如归奔赴朝鲜战场的将士们!

半个多世纪风雪过去了,反思那场战争的得失现在更多了,说什么的都有,什么样的面孔都有。

而在中国,这场战争似乎也在不断地被人遗忘。政府几乎制止一切表现朝鲜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更多的年轻人不知道曾经有这么一场血腥的战争,甚至质问为什么要去帮别人打仗。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在这里,一切婉转和掩盖都是不必要的。如何看待那些在寒冷的冰面上冲锋和烈火的山头阻击的中国人,在根本的意义上,是现代中国人做人的底线。

朝鲜战争不仅是人们说的中国的”立国之战“,它还是我们每一个愿意当中国人的个体的重新定义之战。这不仅仅指在西方人的眼里、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的地位,连中国人自己,也曾经不相信自己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和能力。

美军不明白:日军都能被他们打成渣,而中国人是被日本打成渣的,反过来这帮中国人,为什么在朝鲜战场却把美国人打成了渣?从1945年到1953年,仅仅短短过去了数年,那个落后的中国,依然落后,可人为什么却变了,难道是“秦俑方阵”复活了吗?

是的,他们难以理解的是,中国人所焕发的一种超能量,叫作“新中国意志”。

当中国今天还这样站立着,是因为黄继光冲在前面,是因为中国军队,当年在上甘岭似钢铁一般站立着。我们今天每时每刻,都在享受他们所带来的尊严。

李奇微1952年临离开朝鲜战场时曾说:“要不是我们拥有强大的火力,经常得到近距离空中支援,并且牢牢地控制着海域,中国人可能已经把我们压垮了。”

这就是那些在朝鲜殊死作战的中国人,他们改变了中国的位置,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面孔气质,他们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有恩,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他们所获得的,超越了一切其他得失的评判。

那些死在寒冷和烈火中的志愿军将士,是中国在世界史上死得最有价值的中国人。我们谁有资格去“怜悯”这些英雄的生命的丧失?

真正珍视他们生命的价值的,是坚持他们为之献身的那种精神财富。借口志愿军死伤重大而言他的人,其实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灵魂。在这里,人的内心阴阳晨暮,均洞若观火。

这是因为那生和死筑成的分水岭,是国家和人的价值的标尺,是人心的明镜。当你听到有人恣意嘲笑志愿军的时候,你只能感到对这些不具有基本的羞耻感的懦夫们的厌恶和怜悯。这种人只有三种可能:或者是极端的愚昧,或者是极端的奴性,或者两种兼而有之。

曾经有些人嘲弄志愿军不怕死是“愚昧”,你我只能为他们也是黄种人也能讲中文而感到极大遗憾,除了与之割席而坐,你别无选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朝鲜战争是凤凰迎风更生的火焰。

中国人应该永远感那些谢为恢复国家和人的尊严,而燃烧了自己的志愿军将士们。

是的,随着时间的流逝,那场战争或许应该渐渐被遗忘,但那些烈士和英雄们,是不能被遗忘的!因为对待烈士和英雄的态度,最直接地体现出一个民族的良知和道义。

朝鲜战争带给中华民族的巨大利益,远不止精神层面的。苏联顺利地把旅顺港归还了中国,并从东北撤出了所有军队。美国和西方,眼睁睁地看着我们解放了西藏和新疆,从而奠定了共和国今日之版图。

新中国立国之战,一战定乾坤!壮哉中华。

三个老战友把话谈到了这份上,总算是说的非常通透了,都高兴地互敬了一杯。

分别之际,吴一凡和赵光荣,都郑重其事地给向春风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他能把挑夫班的故事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挑夫班的存在,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曲折人生。

向春风却说,以他的身份来写朝鲜战争,有诸多不便,但他答应抓紧时间写篇关于挑夫班的回忆录。

2012年底,赵光荣去世,2013年2月,吴一凡也去世了。

作为对老战友们的纪念,2013年5月,向春风的回忆录面世,并被人转发到了天涯论坛。

2017年2月,网络作家何三刀因为搜索资料,无意中读到了这个简短的回忆录,于是据此开始写作一部名为《挑夫班》的长篇小说。

就在《挑夫班》长篇小说创作进入高潮之际,2017年7月27日,文中的男主之一、文中向春风的原型人物,因病于北京逝世。

至此,原502挑夫班的所有人物,走完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尽数谢幕。

那么,让我们就拿《挑夫班》一书,用那一段血与火写就、延续着中国式情与义的传奇故事,来纪念一个特殊的群体吧!

在该作品的部分章节中,作者查阅和引用了大量的史料,特别是纪实性、回忆性珍贵资料,作者在此表示特别感谢,篇幅所限,恕未一一列明。

何三刀 说:

本书至此完结。感谢各位读者一直以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