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天赏杀将> 章节目录> 第247章 .回鹘南下
第247章 .回鹘南下
在母狼和乌鸦联袂喂饱猎骄靡后,北地王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自己现在是国破家亡,单凭自己的力量如何抚养这个“非凡人物”成长呢?
北地王思来想去,觉得必须找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给猎骄靡创造舒适的成长环境,否则,猎骄靡就只能象流浪儿一样,想要复国,简直是痴心妄想。
可是,这个可靠的地方令北地王很犯难。
当时,北地王的选项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投靠强大的朝廷,一个是委身于匈奴。
北地王只是西域采伐者的一个虚词,就好比东瀛战国的服部半藏一样,并不是具体指哪个人。
从理论上来讲,汉朝收留北地王和猎骄靡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当时西汉统一中国已有数十年,羽翼日益丰满,而且,汉朝也有西进的打算,如果北地王如果在那个时候选择投靠汉朝,汉朝一定会鼎力帮助乌孙复国。
后来张骞和班超几度出使西域,收复边缰后,却并不直接占领这些国家,而是都护这些国家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是,在推测这个历史事件的时候,不能忽略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凡事都要讲可行性,乌孙被月氏打败后,北地王是被月氏人赶到了西边,而汉朝却位于月氏的东边,也就是说,北地王如果要投奔汉朝,必须经过月氏的地盘,这显然不现实。
而与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汉朝相比,一方面,匈奴所在的方向正是北地王逃命的方向,北地王投靠匈奴无疑最省力;另一方面,匈奴也和乌孙一样,和月氏是死对头。这样一来,北地王就只剩下梁山一条路,即委身于匈奴,共同对付月氏。
北地王想,就凭这两条理由,匈奴人一定会收留他们。
于是,北地王走啊走,他一心想到的就是匈奴人能够收留他们,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房子住,给他们配备打仗的兵,甚至给他们女人,繁衍生息,好让他们尽快找月氏复仇。
北地王的白日梦做得非常圆满。
可是,当北地王满怀希望地抱着婴儿猎骄靡投奔匈奴冒顿单于的时候,事实却不象当初他想象的那个样子,冒顿单于虽然召见了他,可面对他的苦苦哀求,冒顿甚至都不愿意对他讲半句话。
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的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单于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的父亲头曼单于,之后这个称号一直继承下去,直到匈奴灭亡为止。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至两晋十六国,皆改称为大单于的称号,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北地王在冒顿单于跟前碰了一鼻子灰并不难理解,那就是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收留自己昔日的敌人,再说了,即使乌孙国过去对匈奴有利用价值,但乌孙国现在只剩下两个人,哪里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巧就巧在历史在这个关键时刻发生了惊人的转折,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最终还是收留了猎骄靡。
但是,冒顿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却说明了两点。
一是冒顿单于其实无意收留猎骄靡和北地王;二是后来必然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迫使让冒顿单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是谁,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傲慢固执的冒顿单于改变了看法。
有人说,冒顿单于最终收留猎骄靡是因为他可怜这个孩子,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多可怜呀……
还有人说,冒顿单于其实是猎骄靡的亲爹,他收留猎骄靡只是尽一个父亲应该尽到的责任。
-
【……
历代城主在继任之时,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忠心、都要送一个最亲的人去帝都作人质。
年轻人沉默地听着独尊将乌远良的话,然而听着这样的叙述、表情也慢慢起了微妙的变化。
“瑶华夫人死得古怪,可谁都不敢说什么,连夫人的贴身丫鬟陆月也被关了起来。”
独尊将乌远良摇着头,叹息,“真不知道洪潇为什么忽然变得如此狠毒——我想啊,他一定是在拜火教手里吃了大苦头,所以下手不容情。”
“这几年来凡是想穿过敦煌去中原传教的,统统在傩礼祭祀中被处斩。下手那个狠啊……眉头都不皱一下。”
“小达摩叶洪潇。”仿佛没有在听独尊将乌远良的唠唠叨叨,年轻人只是低头重复了一遍。
“不过那些拜火教的教徒也真是不怕死——一批批的被处死,依然一批批的涌进来!乔装的改扮的,混在客商里,试图穿过敦煌往东,到中原去弘扬他们的明尊教意,为此连命都不要了。”
独尊将乌远良抽了抽鼻子,皱眉。
“这些日子帝都下了旨意要剿灭拜火教,江湖的名门正派又逼得紧——中原那边一吃紧,波斯总坛那边来的教徒便更多,看来公子有的忙了。”
“小达摩叶洪潇!”年轻人似是没听半句,忽地大叫一声,吓了独尊将乌远良一大跳。
“小达摩叶洪潇!”年轻人对着风沙怒吼,手腕一翻、刀光掠起,一刀斫在了风里,刀气凛冽刺逼得人睁不开眼睛。
“小达摩叶洪潇!”
风沙呼啸,周围的几个客商本来没有听到引导者和年轻人说什么,但此刻齐齐都被蓦然爆发出的怒喝惊动,回过头、看着漫天黄沙里年轻人迎风一刀刀斩落,厉声叫着这个名字、仿佛要将这个名字斩在风中斩成碎片。
不知道是不是眼花、独尊将乌远良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那莫刀斩沙风时,半空中依稀有白色的影子掠过,急速消失在城头。
隔着大漠沙风,似乎是有另外一支队伍、在不远开外和他们一起到达了敦煌?
他们的下一步,是要杀向苗疆。
“还有他身边那个狗腿子!”
“断牙……”
说话的道姑,叫夏问寒。
-
仿佛有什么感应,在城外沙风中斩碎这个名字时、白玉面具后的眼睛动了一下。
深碧色的眼如同深不见底的古井,落下了一颗石子,旋即平静无波。
“有人来了么?是谁?……是他?还是她?”
低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从假面背后的唇中滑落,喃喃。
“——乌远良,你小子算的真准啊。果然时候一到,他们都来了。”
此时是安西都护府十八年十月,正当北方高原冷风南下的季节。
半空时不时有狂风绞动,呼啸着带起千百道砂龙,卷舞在绿洲上方,吹得胡杨树簌簌作响。
然而敦煌城里却是欢乐的海洋,万巷人空、所有百姓都汇聚到了城中央的广场上,观看着隆重的大傩仪式——这样驱邪魔、送鬼疫的仪式是百年沿袭的传统,然而自从小达摩叶洪潇成为天赏杀将后、祭祀的内容便增加了一项:拿拜火教教徒来血祭上天。
一个压制了天地玉冥近十年的教会。是北地王在扶植已经消亡的都护府时同时扶植的。
这时,还没有西甘回鹘两只军队在此作乱。
回鹘,即回纥,由回纥改名而来。
回鹘又作回纥,是少数民族部落,维吾尔族的祖先。
主要分布于新疆,另外在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也有散居。汉文史料中“回纥”一词来自古回纥文,回鹘之名来源于部落韦纥、乌护。
后来回纥改名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
回纥是铁勒诸部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乌护居住在天山一带。回鹘一度作为突厥汗国的臣属。
突厥汗国强盛时,回纥部落臣服突厥。
公元七百四十三年,回纥汗国灭突厥,统一铁勒诸部,回纥逐渐成为铁勒诸部的统称。
到七百八十八年回鹘汗国瓦解,居住在漠北的回鹘部落大部分南下华北,其余部分分三支西迁,其中一支和天山一带的回鹘结合,还有部分回鹘部落依附黠戛斯。
回鹘是奴隶制社会,人逐水草而居,其政权组织沿用突厥汗国制度。回鹘人通行回鹘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回鹘人最初使用突厥文字,后来使用回鹘文,也使用汉文。
回纥汗国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和唐王朝保持着紧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
之所以到了现在才开始介绍回鹘的事,是因为他们的首领,和小达摩有着相爱相杀的渊源。
同时,也因为在洪潇的这段回忆里,拜火教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建立,不久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大汗统治蒙古草原,副汗统治
回鹘王子礼佛图和洪潇手中的《二祖慧可断臂传经图》是小达摩在单晴瑶死前最重要的信物。
中心似在中亚的伊塞克湖附近。
在突厥汗国的东部发现的碑铭称其人民为“兰突厥”。
按照中国和中亚流行的一种观念,大小宇宙依方位分为四等分。
人们给每一等分安上一种颜色或一种兽名。“兰”是“东方”的象征。
所以可以认为“兰”应指汗国的东半部,而西半部应称之为 “白色的”。
早在六世纪末,西突厥的势力已达到今伊朗东北部的呼罗珊。他们与当地伊兰人的人口比值我们不清楚。此时突厥似仍为游牧、半游牧民,只在各绿洲派驻有收税的官员。
在此期间,西突厥人自然接触了许多伊兰文化成分。
例如他们的文字和各种宗教:祆教(拜火教)、摩尼教、佛教以及景教(即基督教在亚洲的一派)。
其中,最为强大的,就是西域拜火教。
而蒙古草原上的东突厥汗国的统治持续到8世纪中期,于743年为回纥取代。
游牧在蒙古草原北部的回鹘人在630年左右,其统治者中似已有人倾向于佛教,这从当时其部族首领的名字叫“菩萨”可看出。
回鹘汗国与大唐的关系比前一时期密切的多,所以在其文化中可以见到较强汉文化的影响。
762年他们又出兵帮助唐朝皇帝平定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收复洛阳、长安两京。
可能就在这期间,他们接触了粟特人摩尼教僧侣并在其影响下接受了摩尼教并尊之为国教。
敕勒是最早在西元前三世纪为分布于贝加尔湖以南的部落联合体。该部落群有狄历、敕勒、铁勒、丁零等名称,都是相同发音的音译。
由于使用一种“车轮高大,辐数至多”的大车,又被称为高车。这些部落共有袁纥、薛延陀、契苾等十五部。
北魏时,铁勒一部袁纥游牧于伊犁河、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流域,且为突厥汗国的统治之下。隋朝称韦纥,隋大业元年,袁纥部因反抗突厥的压迫,与仆固、同罗、拔野古等成立联盟,总称回纥。
唐天宝三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后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王庭(牙帐)设于鄂尔浑河流域,居民仍以游牧为主。
这时,回纥取“迅捷如鹘然”的意思,改作回鹘。
立国后,回纥与唐朝的关系一直很好,不像其他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要对农业国进行骚扰与掠夺。
回纥曾帮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最大时疆域时东接室韦,西至金山,南跨大漠。
灭国
后因长期统治无道,回鹘军于840年被所属部黠戛斯打败,回鹘贵族与部众大部分南迁,其余部分西迁。
南迁的回鹘贵族有乌介可汗,还有特勒十一人、内外宰相八人、尚书两人,还有可汗姐与回鹘公主。而西迁的回鹘贵族只有相一人、庞特勤一人。
南迁的回鹘包括乌介可汗率领的近可汗牙十三部、特勒嗢没斯及相爱耶乌率领的五部、特勤那颉啜及相赤心率领的约九部。
杀将烈阳双戟就在这支军旅中。
南迁的几十万回鹘人与唐朝发生冲突,被唐朝张仲武、刘沔、石雄等人打败、俘获。
翌年,回鹘乌介特勤率领靠近回鹘牙帐的十三部落南迁,到唐朝边塞的错子山(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三百里)自立为可汗,成为回鹘汗国王统的继承人。《旧唐书》“有近可汗牙十三部,以特勤乌介为可汗,南来归汉”。
回鹘在南下过程中,夺得太和公主,并且以太和公主为质,游牧于天德军城一带。唐朝向回鹘赈灾,并且允许回鹘暂时在大同川游牧,许诺册封乌介为可汗。
同时,唐朝派人招抚回鹘南下各部,并且劝各部不要各自为战,要听从乌介可汗的领导。
乌介可汗无力复国,想停留在唐朝边疆,并提出要求借天德军城游牧和借兵复国,并且要求唐朝交出已经招抚的回鹘其他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