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情殇大明朝> 章节目录> 第149章 乘胜追击
第149章 乘胜追击
马志云侥幸杀出包围圈后,他身边只剩下不到十人,且人人带伤。马志云此时也顾不上体面和威严,他便打马直接向卫辉府城方向逃去。马志云原本还可以往大名府方向逃窜,并且那里比他逃往卫辉府城还要近一些,只是他明白大势已去,这五千人被歼后再也没有什么突破大名防线计划了。如果他现在逃到那里去,面临着他还要第二次逃亡。他不愿重复今日这们的局面,再有一次,恐怕他就不会有这么幸运了。
也是马志云被朝廷军的阵势吓破了胆,他甚至忘了先前追击朝廷军时被他远远抛在后面的火绳炮营。
在两个总兵将包围圈的豁口阻上的时候,朝廷军的第二轮炮火开始了,这一次来得比上一次更为猛烈。
胡威见此战大势已定,才稍安了心。见叛军早已被吓破了胆,失去了抵抗的意志,他也就把原来准备的三轮炮火调整为二轮;他直接让罗飞虎向两侧埋伏的京军发出了冲击的号令。虽说看见有十几骑逃出了包围圈,可这对五千人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没什么可惜的。
令胡威疑惑的是为什么一直不见叛军的炮营,因为最开始探马来报说这支叛军中有一个炮营。
战斗已进入尾声阶段,胡威让罗飞虎抓紧审讯叛军俘虏。胡威听说叛军的一个火绳炮营就在原来截获粮草处时,真是大喜过望。他传令两个总兵营的骑兵全部去追击叛军的火绳炮营,一定要把叛军的火绳炮给夺下来。
这一仗下来,光俘虏叛军就是二千多人,缴获的刀枪不计其数。
可悲可叹的是叛军的这一个火绳炮营,一直在那等追击劫粮草的大部队回来好一起上路,因为炮兵离了徒步兵的保护就是待宰的羔羊。尽管前面炮声隆隆,他们也只是认为,可能遇到了朝廷的阻击,只是要麻烦一点而已,而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方的失败。如果朝廷军有能力围歼自己就不会干先劫粮草的勾当,直接围起来一并解决不是更省事,来得更直接。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当朝廷军那千余匹战马啸声一片地冲杀过来时,一切都晚了,他们连摘下炮衣都来不及,只得乖乖地跪在地上做了俘虏。
当胡威带着后面的大部队到来时,战斗早已经结束了。那些骑兵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那嬉哈着。
这一仗下来,战场形势立变。时已近午,胡威下令埋锅造饭,同时他让旗兵通知三个总兵到自己处来商讨军情。胡小五见状便把驮在马上的地图卸下来摊开。
三个总兵一个个喜笑颜开地来到胡威的身边,此一战自己一方损失不足五百人,而全歼了叛军五千,战损比一比十。这是他们此生从未经历过的事情。胡威自然心里也是十二分地高兴。“这一仗,大家齐心协力打得不错,本帅已在功劳簿上为大家记下了,回去后论功行赏。”
听元帅如此说,三个总兵更是心花怒放。
“高兴归高兴,但接下来的仗我们还是要更加谨慎地去打好,好的开头还要有好的结尾。这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更加努力。”胡威时适地提醒大家,让大家冷静下来,谨防骄兵必败的事情发生。
“元帅,一切都听你的,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打。”从大名府方向抽出来的那一个总兵营的总兵说,他一扫因跟于德水时仗没打好而造成的心里阴霾。
“好,各位总兵大人听着,因为我们刚才消灭了叛军的五千兵马,又俘获了叛军一个完整的火绳炮营;现在战场敌我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因此我们原来的战争策略也要随之而调整。所以本帅决定,各总兵营稍事休整后,我们举兵回到大名府方向,把前面我们放过去的叛军五千人马和一个火绳炮营吃掉。”胡威斩钉截铁地说。
胡威一番豪气冲天的话,使三个总兵更加兴奋。现在叛军在无援兵的情况下,自己用近三万人的京军去打叛军的五千人,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碾压式战斗。
胡威带着三个总兵营近一万五千多人的队伍,现在还有三个火绳炮营,在天黑的时候追上了叛军的那五千人马。不应该就是追上,而应该说是围上;因为叛军的那五千人马早已到了大名府前线的攻击位置,他们等着自己后续部队的到来,好一起呈多点地对大名府防线朝廷军发起攻击。
胡威指挥三个总兵营直接呈扇形地围上去。同时派旗兵连夜去与大名府防线留守的总指挥取得联系,告知他现阶段的决战意图,并约定联络信号。
因为天已黑了,为了防止叛军有漏网之鱼,胡威命令今夜暂时把叛军围住,明天辰时半对叛军发起攻击。
这一夜前线无战事,可注定大家都是一个不眠之夜。
刚到下半夜,叛军中时不时的就有人开始向朝廷军阵地上跑,他们见大势已去,是跑过来投降的。原本投奔叛军也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有的干脆是补强征来的,只要有机会,没必要为此而送命。
胡威早晨一起来得知昨夜阵地上发生的这一情况后,他忽发奇想:能否不费一枪一弹解决掉面前这五千叛军。他急令暂停攻打叛军的战斗。
“罗飞虎,你亲自去把昨天我们俘虏的叛军千户长和百户长找来。”胡威要把在大同府平叛时的故事在大名府再重演一遍。
胡威对站在自己面前的这几个已编入京军中的千户长和百户长说:“现在我朝廷军已用五万人将对面的五千人团团包围,本帅现在有六个火绳炮营的炮口都对着他们,你们也清楚,只要本帅一声号令,对面的叛军瞬间都会化成齑粉。但上苍有好生之德,本帅非万不得已,也不想造杀戮太深。所以本帅想在你们中间选一个人去劝降,不知你们谁愿意前往。此事自愿,决不强迫。当然,谁若前往助成此事,本帅给他记头功,在京军中给他原来同样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