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商道之无敌商业大亨> 章节目录> 第九十八章 与贾霆跃的谈话 上
第九十八章 与贾霆跃的谈话 上
当中国缺了以创新和研发为导向的大环境后,中国的私企就更不愿意开拓进取了,歪门邪道反而赚钱更快,何乐而不为?缺乏创新导致竞争力不足,后续发力,如今中国经济的萧条就是这种原因导致的。
除此之外,私企发展还 " 缺衣少食 "。这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在金融上,银行对私企的贷款条件极为苛刻,随时卡紧对私企的贷款。在 2008 年底,中国货币总量 M2 的余额是 47.5 万亿元,到 2013 年 11 月底 M2 余额将近 108 万亿,也就是印钞额度超过 60 万亿,私企资金的实际价值贬值到原值的 40% 多点。印钞的另外一个结果是,人们的的生活费用增加超过 1 倍以上,意味着私企用工的成本上涨超过一倍。
另外,根据资料显示2009 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 1:6.84,到 2013 年底人民币升值到 6.05,人民币升值达到 13%,也就意味着进行出口加工的私企收入减少了 13%。印钞和人民币升值的意思是,私企中与人民币挂钩的日常运营成本增加超过 120%,生产出同样的产品,结果总收入减少 13%(超过绝大多数出口 " 血汗工厂 " 的利润率)。
与此同时,传统私企在税收方面也没有国企和外企的优惠政策,而且还必须承受各种税外费。当然,近年以来国家给予很多创新、创业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很多照顾政策,比如免租、免税等等,尤其是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的口号,让很多年轻人去奋进,这是非常好的局面,但是这些私企并不是传统私企,我们讨论的是传统的那批私企。即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滋生的那批私营企业。
三是在土地等费用上,由于国企和外企都可以优惠的方式获得地方提供的大量土地,而私企则很难拿到优惠土地,必须花高价购买土地,但是私企看到房地产的繁荣,就拼命的去挣钱,自然地通过 " 偷工减料 " 降低成本,减缓体制压榨带来的高昂成本负担。然后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房产行业。这导致中国产业结构紊乱,于是曾经有段时间,我们发现很多私企做大之后都变成了房地产企业,包括做服装的、做能源的等等,这导致中国制造业开始空心化。
随着中国的 " 人口红利 " 即将消失,也就是血汗奴工越来越少。这个现象与印钞带来的通胀进行叠加,私企的用工成本持续增加,在 4 年左右的时间里增加了将近 1 倍。用工成本增加与人民币升值叠加,造成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导致世界从中国的采购减少,转而到其它国家进行采购。
再加上世界经济的下滑,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减少。而私营企业由于缺少前瞻,毫不理会世界经济大势,因此对于国际需求的减少感觉 " 措手不及 "。私企出口加速减少。中国出口私企此时为了压低出口产品的成本,开始进一步降低出口产品质量,导致出口商品的质量下降,进一步削弱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私企的发展问题可以最终归结为 " 现金断流 "。中国人普遍是 " 小农思维 ",私企更甚。也就是只考虑现在、只看眼前的 " 点式思考 ",与只想着未来会越来越好的 " 线性思维 " 的结合。
在 2009-2010 年,大量私企老板响应 " 国家政策导向 ",开始大规模借贷进行 " 投资 ",私企在借钱后,开始扩大生产;有的则进行 " 多元化 " 扩张,有的则将借来的钱投入房地产,准备坐享房价升值的利益。当私营经济大规模借钱的时候,开启了高利贷行业的 " 兴旺 " 局面。这导致一些地方 " 民间借贷 " 迅速繁荣,然后以跑路和泡沫破灭为结局,2011 年的温州、2012 年的鄂尔多斯、2013 年的陕西神木,有多少人投诉无门?多少亲人反目成仇?多少家庭的财富血本无归?
当然,中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也加速了很多私企的毁灭。在资金市场上,银行基本停止对私营企业的贷款,而主要贷给中央和地方体制单位。另外,很多银行要求私企先归还以前的贷款,然后承诺再给往出贷。但是,当私企借了私人高利贷归还银行后,银行立即翻脸,说没有额度,不再贷给私企。
从 2011 年开始,私企开始感觉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在 2012 年,私企开始觉得越来越艰难,不少企业已经难以维持下去;进入 2013 年,绝大多数私企已经在勉强支撑,只是希望 " 奇迹出现 ",让自己的生意能够有转机。进入 2015 年,私企在多方面的压力下,2016 年几乎整体面临绝境。
于是,私企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的 " 集群效应 " 范围越来越大:一方面有的企业从其它企业进行大量借款后,或者因为无法偿还而破产,或者直接跑路,导致相关企业也被拖入 " 泥潭 ";另一方面是 " 关联担保 " 贷款,以福建钢贸圈和温州企业圈为代表,一个或者几个企业因为无法归还银行贷款,拖垮其它关联企业,进而拖垮更多的上下游企业。
而且,随着资金链断裂到了 " 雪崩 " 的状况,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销售也变得极为谨慎。更重要的是,很多企业在支持不住的时候,不是自己关门倒闭,而是先加大赊货采购的力度,也就是借入更多的钱。等到再也借不到钱的时候,这些企业直接关门跑路,将损失留给相对诚信、风险防范意识不够高的企业。
很多企业因为上下游企业的跑路,导致自身也陷入困境。而实在撑不下去的企业,也找不到下家来接手。而这些企业只能将自己的机器设备,办公家具等进行贱卖。由于在整个市场中,贱卖设备的人过多,同时很少人扩大生产,因此设备几乎以废品价格出售。私企的倒闭潮之后就是跑路潮,这种状况我们极其不情愿看到,但是不可避免。
另外,随着美国 QE 印钞的减少,流入中国的外资越来越有限,加剧中国资金紧张局面。同时,由于社会民众基本将现金投入到房地产、理财产品和高利贷等领域,手上的资金已经极为有限。而在 2016 年,理财产品和高利贷将出现大规模违约,让无数人 " 血本无归 "。同时,资金链断裂的结果是,让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而民众的购买力也将基本消失。或者说,2016 年,整个国内需求市场还将大幅萎缩,这对中国经济非常不利!
2014 年私企倒闭潮开始,2015 年情况将加剧,2016 年达到最恶化。这意味着传统的绝大多数私企消失。而私企倒闭潮是 " 连锁反应 "。从整个经济的角度,私企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极为显著,尤其对于整个社会就业起到决定作用。当私企倒闭潮开始后,直接的影响是,无数人因为私企倒闭而失业。其中,从农村到城市的务工人员,因为薪水低,很少有在大城市买房的,因此往往会因为没收入而回农村老家。
但是在私企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被称为 " 白领 ",是收入尚可、贷款买房的人群。这些人一旦因为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直接面对两个结果:一是无力供房,就需要将房子卖掉;二是立即停止除吃喝之外的一切消费。一旦私企倒闭潮出现,这些人开始大规模卖房的时候,不论媒体如何忽悠 " 房价上涨 ",都无法阻挡这些人的抛售浪潮。
这时候,房地产的 " 刚需买盘 " 就会直接变成 " 刚需卖盘 ",也就是为了吃喝而把房子卖掉。而一旦房地产抛售潮开始,就不会有人买房,也直接引发大规模的烂尾楼,进而导致建筑建材和相关行业的需求严重萎缩。另外,当人们停止除吃喝以外的一切消费之后,各种家电、电子、纺织鞋帽、餐饮等等行业的需求严重减少。
另外,大量私企倒闭后,私企车和私家车也大量汽车停驶,人们开始纷纷卖车,汽车销量直线下降,汽车生产和维护等相关行业也严重萎缩。而这些行业严重萎缩,进一步导致新一轮私企倒闭潮,再导致新一轮人员失业,形成 "倒闭 - 失业 - 停止消费 - 更多倒闭-" 的循环。而这个循环一旦开始,就难以停下,也就是通过 " 连锁反应 ",形成绝大多数私企倒闭的局面。
对于中国很多行业来说,已经感觉到了冬天的寒意。互联网领域,百度停止社招,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携程与去哪儿合并;基建材料领域,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玻璃等产业处境艰难;轻工业制造领域,家具、服装、陶瓷等状况不乐观。
2015 年 10 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 GDP 同比增长 6.9%,6 年多以来季度值首次跌破 7%。接着 10 月 23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 " 双降 "。10 月在广州、佛山两地举办的秋季广交会、陶博会的冷清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实体经济的 " 寒意 "。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进入媒体视野的数据,还不包括那些因为外债而悄无声息倒闭的小厂。不要说中国私企了,即便像 IBM、GE、通用汽车与柯达这类曾经世界一流的 OSM 企业,一旦科技创新跟不上,照样会被淘汰。任何商业模式如果脱离了诚信和道德,破产就是必然的结果。
王浩宇看过报道,有资料显示,2011 年 8 月中国亏损企业家数为 4.1 万家,到 2012 年 8 月就突然上升为 5.3 万家,这已经算是触目惊心的亏损蔓延。也就是从 2012 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下行轨道。2013 年亏损家数维持在 5.4 万家,看起来那两年的日子都还能勉强熬得过去。但是到了 2015 年,熬不下去了,亏损家数暴增到 5.9 万家!
其实,王浩宇知道,一切的事情,都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对于中国经济大环境来说,这些污染大户早该缴枪投降了,我们希望中国的这一代 00 后能继承和发扬新时代的商业文明,不断的创新和创业,改良中国私企的基因!
可是,前途也是艰难,万险的。
切不论国内的一些保守势力,就说如今的中国法律还不是很健全,如果一名合法的商人遇到问题,凭借着中国如今的法律,是很难能够得到公平的裁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