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用膳
“你想家了?家中有什么人?”
“回公子,奴家家中有家母,一弟两妹。”
“令尊呢?为何你去到芙蓉轩?”
“家父半年前去世了。家母身子弱,弟妹又还很小,家中已无钱财。奴家只好卖身芙蓉轩,拿到的钱币至少可以让家里熬一段时日。”
青丘女毕落凄凄道。
玉子扬微微叹了口气:“你我同是落魄天涯之人。”
青丘女毕落不解地看了看玉子扬,玉子扬回看她娇羞绰态,不觉心头一痴。
玉子扬慢慢地喝了口水:“你再吹奏些别的曲子。”
舒缓委婉,幽怨幽柔的箫音扬起,玉子扬沉浸其中,缓缓地沉淀着过去一年多所经历的腥风血雨。
从生死一线中踏着一众将士的鲜血拼命活下来;
在大大唐首绝土怒傲沙场与楼兰决战。
一次又一次的浴血奋战,他以为战场上的残酷早已把他心磨练得冷漠无情,此刻婉转的箫声好似最温柔的清风,吹软了他铁般的心。
原来身心早已倦怠,此刻的温婉正是他最需要的休憩。
玉子扬凝视青丘女毕落在竹箫上的纤纤玉手和润泽朱唇,喉咙隐隐地发涩。
相传洞箫出自羌中,汉代时称“羌笛”,古有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指的便是它。
由于箫的音色悠远,不似人间音乐,所以人们常将传说中的神仙和箫联系起来,如八仙中的韩湘子,又如“吹箫引凤”的故事等。
另外,箫还是那时文人颇为青睐的乐器,在诗词中多次出现,如杜牧就有著名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该箫为竹节制成,正面开孔五个,背面一个,上端开一吹孔,是标准的洞箫的样式。管上錾刻有诗文一篇。
流传至今的各种文献来看,箫管常常是与道家的仙风道骨联系在一起的。
箫本身的造型千变万化,也只是一根管而已,重要的是箫的音色的空灵,与道家思想中的无为有着某种共通之处。
收藏乐器像竹箫这样的,往往都是音乐爱好者。其价格不是高得离谱的情况下,可以一购,但要注意,这类器物特别精彩的很少,因此升值的希望不大。注意不要折断。竹子经历上百年,韧性已失,变得较脆,易于折断。
此时的箫更是别具一格。
青丘女毕落掠见玉子扬的凝视,心中微震,娇羞地垂首。玉子扬没叫停,青丘女毕落吹奏一曲又一曲,直到夕阳落下,夜幕低垂。
“时辰不早了,该用膳了。”玉子扬道。
小翠忙去张罗。
青丘女毕落怯声道:“奴家今日没准备好佳肴,只是些清淡的家常便饭,望公子见谅。”
“没关系,我也是来这休息一下,喘口气,吃什么都不要紧。你过来坐。”
青丘女毕落微微一怔,咬了咬唇,慢步走向榻边,在玉子扬身旁坐下。
玉子扬看着她的窘迫,微笑道:“你很怕我吗?”
青丘女毕落一愕,忙道:“奴家不是怕公子,奴家只是不敢与公子同案共食。”
“我一个人吃太没趣了。你当是陪陪我!”
青丘女毕落垂首轻声应道:“公子不嫌弃,奴家自当应从。”
玉子扬看她实在不安,忙岔开话题:“你会刺绣?我看你绣得不错。”
“是家母教我的手工,我想绣一些绣品,卖些钱财给家里。”
“这些再古代些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
公子笑,女子闹,讲述针绣,全然忘记了武林。
据《尚书》载,远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
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
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
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刺绣按照材料又可分为丝绣、羽毛绣和发绣。
绣品的用途包括: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屏风、壁挂等陈设品。大唐刺绣中最著名的是顾绣。
刺绣在渭南世代相传,遍及全市。
花色品种达上百个。
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其内容多为花鸟虫鱼和风俗画面,潼关一带的妇女,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绣于布马镫两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称“东府刺绣一绝”。
随着时代的变化,乡品内容有所更新。同时一些传统绣品已进入外贸市场。
百鸟裙,唐中宗安乐公主拥有两件百鸟裙,都是旷世珍品。就是用天然羽毛做成的衣服。羽毛绣不但能绣出山水花鸟,还能绣出各种日用品抱枕、羽毛绣地毯、羽毛绣服装[2] 。
水族马尾绣是苗疆最古老的刺绣艺术。
安化马帮正是将其发扬了光大。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工艺,闻名遐迩的水族马尾绣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
马尾绣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更好的机遇。黼黻絺绣就绝了。
虞舜之时,已有刺绣。
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三国吴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卢眉娘以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因刺绣闻名,见于前者著录。自汉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有名刺绣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纹身、纹面来进行装饰。自从有了麻布、毛纺织品、丝织品,有了衣服,人们就开始在衣服上刺绣图腾等各式纹样。
据《尚书》记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在先秦文献中有用朱砂涂染丝线,在素白的衣服上刺绣朱红的花纹的记载及所谓"素衣朱绣"、"衮衣绣裳"、"黻衣绣裳"之说。
在当时既有绣画并用,也有先绣纹形。
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非常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大量运用了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并且浪漫地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手法上写实与抽象并用,穿插蟠叠,刺绣形象细长清晰,留白较多,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的重要特征。
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为战国时期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两件绣品。
观其针法,完全用辫子股针法(即锁绣)绣成于帛和罗上,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将图案龙游凤舞,猛虎瑞兽,表现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楚国刺绣艺术之成就。汉代绣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内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
从这些绣品看,汉绣图案主题,多为波状之云纹,翱翔之凤鸟、奔驰之神兽,以及汉镜纹饰中常见之带状花纹、几何图案等。
刺绣新采用的底本质材,则为当时流行的织品,如织成“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长乐光明”等吉祥文字之丝绸锦绢。
其技法以锁绣为主,将图案填满,构图紧密,针法整齐,线条极为流畅。
东晋到北朝的丝织物,出土于甘肃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鲁番等地,所见残片绣品无论图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细密的锁绣全部绣出,成为满地施绣的特色。
传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绣,与唐代宗教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不少唐绣佛像,如大英博物馆藏有东方敦煌千佛洞发现之绣帐灵鹫山释迦说经图,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所藏释迦说法图等,都与当对佛敦隆盛的信仰,有直接关联。
此时刺绣技法仍沿袭汉代锁绣,但针法已开始转变运用平绣为主,并采用多种不同针法,多种色线。所用绣底质料亦不限于锦帛和平绢。
刺绣所用图案,与绘画有密切关系,唐代绘画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鸟也渐兴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也成为刺绣图样,构图活泼,设色明亮。
使用微细平绣之绣法,以各种色线和针法之运用,替代颜料描写之绘画形成一门特殊的艺术,也是唐绣独特的风格。
至于运用金银线盘绕图案的轮廓,加强实物之立体感,更可视为唐代刺绣的一项创新。
唐以前之绣品,多为实用及装饰之用,刺绣内容与生活上的需要和风俗有关。宋代刺绣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致力于绣画。
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术表现,至宋更及于丝绣,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之作风。历代迄清各时代之绣画与绘画应有不可分离之关系。
“你很孝顺,你母亲有你这女儿真是有福气。我家中的妹子也绣得一手好图,日后你俩若有机会见面倒是可以一起研究。”
“公子的妹妹想必是才情横溢,奴家才艺疏浅,不敢献丑。”
玉子扬哈哈一笑:“我那妹子只是会刺绣,其余才艺也不肯用心去学,我爹娘都奈何不了她。”
青丘女毕落微怔:“公子的妹妹必然是极讨人喜欢,公子父母才会由她随心而行。”
“她可真是个天下第一的胡闹精,一天到晚想往外跑。有一次我没依她的话去帮她偷跑出去骑马,你知道她怎么对我吗?”
青丘女毕落摇摇头。
“她在我睡着后用笔墨把我画了张大花脸。还威胁我那些仆人不可以告诉我。那妹子还一大早就拉我起来说我爹要找我,把我带到正堂。那时我爹正在见客人,所有人看见我的模样想笑又不敢笑。那妹子就哈哈大笑跑走了。”
青丘女毕落忍不住娇笑而起:“公子的妹妹可真是胡闹得可爱。公子想必很疼爱她,她才敢如此待你。”
“你与你弟妹感情想来也很好吧!”
青丘女毕落悠悠道:“我弟弟才十岁,两个妹子一个八岁,一个六岁。母亲怕养不起,想把大妹送去大户人家做丫头,我只想能多挣些钱财,妹子可以不用去做丫头。”
玉子扬听得心有凄然,怜惜之情油然而生。
青丘女毕落看他脸色黯淡,忙道:“我家中的琐事闷着公子了,公子请用膳。”
“你先父是做什么的?”
“先父是位大夫,可来看病的人很多都付不起药钱,先父时有赠医施药,因而家中生活一向捉襟见肘。可惜我是女儿家,继承不了先父的衣钵。”
“令尊治世为怀,此等善心,你家必有善报。”
青丘女毕落感激地看着玉子扬:“多谢公子。奴家只求家中母亲有安稳的日子,弟妹们快快长大。要奴家做什么奴家都情愿。”
这些人不知道,天罗煞的赏金护贲已经渗透了进来,像玉罗门一样,搞起了美人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