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天赏杀将> 章节目录> 第424章 .萦绕耳际
第424章 .萦绕耳际
当东晋在江南建国的同时,东土的北方则陷入分裂混战,黄河流域成为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个主要少数民族和大唐族争杀的战场。
据《晋书》记载,塞外内附有三十万人,入塞匈奴有数十万人,其它进入中原大地的十九个种族共有一百多万人。
而这些只是有记载的。南北朝时期,更是各种蛮族大批的进入中原,人数已经多于中原人。就是说北方少数民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把中原给瓜分了。
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在这个时候,西域诸国要么参与到瓜分中原的战争中,要么离弃中原,从中原的笼罩中独立出来,可是,当时的高昌王曲伯雅却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抉择,他始终忠诚于中原,哪怕中原正处于分裂之中,他对中原还是不离不弃,寄望于中原政权的庇护。可是,令曲伯雅失望的是,十多年过去了,中原还是那个四分五裂,叫人不敢指望的中原。
当时东土最大的特色是胡大唐分治,也就是将南方的大唐人与北方的胡人即少数民族以不同的制度作统治。
以大唐赵,即前赵,为例,刘聪同时居皇帝,大唐人的君主,和单于,胡人的首领,,大唐人以户为单位设官统治,而胡人以落,指以帐篷营生的单位,为单位,设不同系统的官员来统治。另一个统治特色是,以种族、部族为中心的政军结构。
许多国家延续原本游牧社会中,以部族和血缘为中心的体制,国家仅是各部族之间的联盟,因此各部族领袖在军政上有较高的权力,皇帝的君权较不能如其他朝代那样直接透过官僚机构达成,也容易造成因宗室、部族领袖之间发生内讧而造成内战。
前大唐的苻坚和王猛即希望针对加以改革但尚未完全成功,后来北魏的拓跋圭将部落解散,设立新的统治机构,才逐渐减弱这种统治特色。
当时的的兴替历史相当繁乱,这里仅述其大势。永嘉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大唐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败后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大唐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
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这种动荡的局面。
真可谓工夫不负有心人,高昌王曲伯雅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的到来。
中原大地在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之后,再度回归统一。
率领大军统一全国的是大将军杨广。
随后,杨广又着手实施统一西域大计,率领大军一举占领了数千公里的西域土地。就在这个时候,曲伯雅带着自己的儿子曲文泰到河西走廊朝见杨广来了。
当时,杨广已经当上了皇帝,即隋炀帝。
洪潇一干人等都知道,杨广是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大隋盛世。
对此,后人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大隋之盛世在东土乃至世界历史上可谓是空前,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
那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东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启、渤海国、东瀛等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这个朝代是唯一让东瀛对东土称臣朝贡的朝代,大隋帝国与倭国是宗主与藩属的关系。哪怕是在此之后的唐朝,与东瀛也是国与国的关系。
由于隋炀帝早就听说有一个对中原无比忠诚的西域国家叫高昌,高昌的国王叫曲伯雅,所以隋炀帝杨广对曲伯雅的求见非常欢迎。
杨广不仅与曲伯雅一同东归,游长安、洛阳,而且还和他一道征伐高丽。
样,曲伯雅就对隋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归向大隋的心便更加坚定。曲伯雅为了表示他对大隋的忠诚,中原生活期间,还娶了隋宗室女华容公主为妻。
在这之后,曲伯雅公开宣布说:“高昌虽然是大唐家所设之郡,但过去因地处边陲,边道多有阻碍,所以在生活习俗上,一直从胡俗,其服饰制度和西域少数民族一样,披发,短胡,上衣左侧开襟。这当然是很不应该的。
从观感上看,也给人一种与大唐非出一宗的感觉。行动上,也势必导致与大唐离心离德。这不是我的本愿。
隋王朝统一了全国,高昌当然也要归于一统,而这个一统,首先要从发式、服饰开始,向中原文化看齐。”
曲伯雅带着自己的爱妻回国之后,便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要求变革。首先从发式和服饰上面的变革。实际上意味着高昌一场社会变革的开始。
在这场变法中张雄是曲伯雅强有力的支持者,他全力拥护变法。他是大唐家血统,又有大局意识,实际上充当了曲伯雅社会变革的急先锋。
改革越是彻底,改革的目的越是理想化,改革所遇到的阻力和风险就越大。纵观中土大地的千年变法史洪潇一干人等更是发现,所有的改革者固然都有过一时的辉煌,但改革夭折过后,改革者也没几个落得好下场,不是抑郁而终就是满门抄斩。
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的东土,随着手工业的发达,社会和行业分工的明细化,以初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形式出现的生产关系已经成熟,资本主义的曙光已经悄悄呈现。但是,农业仍然是东土的主题。而官僚政治也是秉承了几千年的传统继续延续着。
贵族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
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接二连三地发生。
曲伯雅的变法自然也不例外。
这次变法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阻力不仅仅来自那些权贵们,更是来自铁勒国。
在高昌,亲附铁勒国的贵族势力非常强大,他们是铁杆的反大唐派,对于曲伯雅的社会变革,他认为是在损害自己的利益,于是,他们从发式、服饰上就大唱对台戏,不仅仍从胡俗,而且变本加厉,连胡人的兽皮雁翎也带进了朝中。
在高昌国内,一场空前的危机即将暴发。
一方面,曲伯雅铁了心的要实施变法,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他都要将变法进行到底;另一方面,当时的既得利益者贵族阶层狗急跳墙,正在策划一场宫廷政变。
明地里的变法决心哪里敌得过暗地里的政变阴谋,在贵族的策划下,一批叛军举着火把,如狼似虎地涌进后宫,大开杀戒。
毫无准备的曲伯雅差点被叛军抓获。
好在有张雄的掩护,他才得以从宫里成功脱逃。那些曾经支持曲伯雅变法者,在看到张雄掩护着曲伯雅逃出王宫后,纷纷倒戈投靠叛军。高昌就此沦陷。
为此,张雄决定带着曲伯雅远走高飞。
只是,恐怕连张雄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这一飞,就飞走了6年。
那么,这6年他们是怎么过来的呢?史书上说,他们于北方大漠之中,风餐露宿,晓行夜奔,时风时雨,时雪时雹,过达坂,走荒原,涉沙漠,攀高山。
曲伯雅和张雄这样做是为了逃命,因为高昌叛军的身影时时尾随着他们,曲伯雅一朝不死,他就一朝还有夺回王位的可能。
但是,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洪潇一干人等认为,人可以为理想奔波6年,却难以做到为了逃命而苟活6年,这也是为什么有理想和追求的人活得更多坚强的原因。那么,曲伯雅和张雄的理想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是重新入主王宫。
和滕连虎的计划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但入主王宫得依靠什么呢?张雄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总结出了失败的主要原因:
此前,高昌尽管非常富裕,却仍旧饱受欺凌,受尽剥削,这是为什么?
不是高昌国不够富裕,而是没有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富裕,也就是没有把富裕转变为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现在,自己作为高昌王,却被贵族们轻而易举地从王宫里赶了出来,没有一点国王的威仪,这是为什么?
不是贵族们太过跋扈嚣张,不把他这个国王放在眼里,而是自己虽然身为国王,却没有一个国王所必须具备的武力。
说到这里,一切便豁然开朗,曲伯雅和张雄之所以要在国外流浪6年,并不只是为了逃命,而是在一边逃跑,一边说服那里的国王帮助自己讨伐叛军。
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6年过去了,曲伯雅和张雄终于得到了一支支持他们的力量,这支力量就是西突厥。
西突厥:原是突厥汗国西面可汗。
突厥汗国被隋朝分裂为东西两部,公元583年,后,西突厥在西域称雄,以控制丝绸之路。最强盛时期领土面积东起金山西到西海诸国。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最终肯帮助曲伯雅的为什么不是隋朝而是西突厥呢?
这个问题一度也曾困扰过洪潇一干人等,但是,当洪潇仔细琢磨“西突厥”这三个字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也是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假设:既不是隋朝不肯援助高昌,也不是曲伯雅不愿意求助于隋朝,而是曲伯雅根本没有向隋朝求助的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高昌叛军从一开始就把曲伯雅朝西边赶,使得曲伯雅和张雄根本就没有朝东边转身的机会,所以,曲伯雅和张雄才一直跑到了西突厥。
当然,曲伯雅和张雄并不是没有可能跑到中原,只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他们要围绕地球,漂洋过海,跑一圈。
在得到西突厥的支持后,张雄经过严密组织和充分准备,率领着一支强大的远征军远征吐鲁番,讨伐高昌叛军。
据说,这支远征军声势浩荡,还没等他们抵达高昌,叛军所建立起来的政权在即刻间就土崩瓦解了。
当然,曲伯雅和张雄也不是非常担心,因为既然没有人阻止他们东进中原了,他们也就有机会向隋朝请求支援了。
虽然没有证明表明曲伯雅向隋朝求援过,但他在内心深处一定是把隋朝当作最牢靠的靠山的。所以,在打败叛军之后,曲伯雅不光得以重新登上王位,还任命张雄为“左大将军兼兵部”职,相当于洪潇一干人等现在所说的三军总司令。
在一切准备停当过后,曲伯雅和张雄于是立即着手实施变法。
可是,就在他们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中原政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法:短命的隋王朝被新生的唐王朝取代。
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就摆在了曲伯雅面前,是归顺中原的唐王朝,还是另外寻找靠山呢?
曲伯雅想到自己逃难的6年艰苦岁月,他多么隋朝能够伸手帮助自己一把,可是当自己遇到危难的时候隋朝又在哪里呢?
最终,还不是西突厥帮了自己。
即使隋朝愿意,帮自己一臂之力,可是也“阻漠隔沙”而鞭长莫及啊!
曲伯雅思来想去,一咬牙一跺脚,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靠西突厥。
他的理由是:经历了逃亡之苦的自己已经再也经不起折腾了,他认为隔山的金子抵不了到手的铜,唐王朝再强大,也解救不了高昌的危难。
高昌在西域,能靠得住的,也只有西域,这是事实所证明了的,指的是高昌被叛军占领的时候隋朝没有前去救援,。
但是,张雄却反对曲伯雅的做法。他尖锐地指出,偷安无望,分裂无益,从历史上看,背叛大唐的国家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只不过有时问之早晚的区别罢了,当今天下,只有坚持统一,归顺唐王朝,才能益国益民,才是惟一的出路。
据说,张雄一次次提出建议,剖析利害,以至于到了声泪俱下的地步。但是,“规谏莫用”,而且还引起了曲氏父子的厌恶与不满,从此以后,曲伯雅不再信任张雄,几乎到了让他坐冷板凳的地步。
张雄的主张不能得到贯彻,高昌的危机却迫在眉睫:乏熏寝食不安,坐卧不宁,以至于郁结在胸,心中块垒难去,年仅50,便伤感逝世。
但是,张雄真是抑郁而死吗?有人说,他是被曲伯雅害死的,有人说他是自杀的,还有人说他是死于突厥人之手,但张雄究竟是怎么死的,没有人能够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也不可能有答案。
自作孽不可活。
高昌与突厥结盟的行为,既不能为唐王朝所容忍,也影响着高昌人民自身的利益。事情的发展,正如张雄生前所料,曲氏父子的倒行逆施,终于促成了高昌的灭亡。
公元640年,唐王朝发兵高昌,势如破竹,近在咫尺的西突厥却不敢有任何举动。高昌王连连呼救,说是早有约定,高昌一旦有事,突厥一定出兵救助。
然而,西突厥有本自己的帐,他们决不会拿鸡蛋往石头上碰。
于是,在高昌城破,王死兵散,唐军的旗帜在高昌城头上迎风飘扬的时候,西突厥仍然置若罔闻。
想必,高昌王在兵败战死的时候想到的最后一个人一定是张雄,他一定无比悔恨自己当初没有听张雄的话,才会导致今天的下场。
神秘的漠野永远带给人一种神秘的幻想,在这里曾流传出许多感人的故事,也流传下不少古老的神话。
尤其是在夜晚,那些收了工的牧人时常会聚集在一起传述那些神话和故事,而将自己的听闻告诉在这里生长的下一代,使他们也知道大漠的神奇与奥秘!
熊熊跳动的火焰在黑夜里发出噼啪声响,虽然夜已深沉,那些不知疲倦的牧人依然在喝着烈酒、唱着情歌,讲述那些传奇的故事。
他们忘却夜影渐去,也没注意到有一个孤独的旅客渐渐向他们接近……
启明远怀着忧伤的心情,在这漠野上漫步,小达摩临去的那一句话,始终萦绕在他的耳际,使他对于姐姐的死因产生了怀疑。
“请你不要忘了,真正的凶手不是我,有时间不妨多去查查,或许将会有更好的发现!”
小达摩的话强而有力地在他心中形成一股力量,也许小达摩说得对,他该去查查了,一股愤怒的烈火在启明远心中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