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孤臣> 章节目录> 第九三六章 刘伯温劝主登基 陈友谅铩羽而归
第九三六章 刘伯温劝主登基 陈友谅铩羽而归
刘伯温听得朱元璋有请,沉吟片刻,请使者在客厅坐着品茶,自己飞快地走进书房,拿出三个铜钱卜了一挂。
刘伯温细推卦象,大吉,只是结局有些不太好,沉思再三,毅然决定出仕!
刘伯温简单收拾了行囊,嘱咐妻子在家教子,孝养父母,然后随着使者骑马赶到应天。
刘伯温一直关注着起义的天下群雄,对朱元璋自然熟悉,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此刻在应天称吴王。
朱元璋幼时家里极穷,曾为地主放牛,后来濠州发生旱灾,第二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
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
为了活下去,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朱元璋不得已去皇觉寺出家当了个沙弥,可是后来寺庙里也没有了粮食,朱元璋只能下山化缘,其实就是要饭,整整过了三年的乞讨生活。
为了填饱肚子,朱元璋二十五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名应天。
朱元璋身上有很多传说,刘伯温也听说过,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七八岁就在这一带给财主家放牛。每到农忙季节,他就跟其他孩子们下地干活,中午别人都回家吃饭去了,只有他还留在山坡上放牛。肚子饿了就摘些野果子充饥,只是头上长的秃疮在太阳底下晒得难熬。
开始的几天,朱元璋还牵着牛拣草多的地方放,后来秃疮被晒得钻心地痒,他索性把牛撒在西山坡,自己往大石板上一躺,来个瞎子放牛,随它去。说来也怪,每天只要他躺下一合眼,顿时觉得全身凉快,秃疮也不痒了,天天中午都能睡上一个好觉。原来,每天朱元璋睡着以后,不知打哪儿飞来一只美丽的凤凰,落在雁子山西坡,以金鸡独立的姿势,屹立在石板上方的石头台上,展开五彩缤纷的翅膀,如同一把硕大的凉伞,为朱元璋遮挡烈日。
有一天,村上有人见此情景,感到惊奇,就传扬开去,大伙似信非信,都朝西山坡跑去,想亲眼见一见凤凰。可是,凤凰见了人群,很快收回翅膀,展翅飞向天空。朱元璋被吵醒,大家七嘴八舌地把看到的情景一说,他才弄清每天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谁知打那以后,凤凰再也没有飞来。
朱元璋在皇觉寺做沙弥时,每天要打扫大殿,嫌佛像碍事,就开玩笑地命令他们自己走出去,方便打扫。不想第二天早上,果然所有的佛像都走出大殿,从此朱元璋知道自己是个有来历的人,不再那么顽皮,试着读书写字,粗通文墨。
刘伯温进了应天,一路观察,聆听百姓议论,自从义军进城以后,搜剿残匪,出榜安民,奖励工商,赈济饥庶。经过一番调理,使这座萧条的应天城,很快又兴旺起来。
刘伯温进了金陵侯府改成的吴王宫,拜见朱元璋,朱元璋大喜,立刻下令赐座奉茶。
刘伯温打量打量朱元璋,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大耳隆鼻,胡须浓密,脸上长满黑子,五官不正。嘴巴大、圆下巴,耳朵圆大,天生异相!
朱元璋也打量刘伯温,一身白衣,头戴儒巾,面目俊朗,双眼炯炯有神,神态从容不迫,三缕清须,飘然若仙,心中十分欣喜!
朱元璋笑道:“先生远道而来,名播浙江,何以教我?”刘伯温微微一笑,说:“大王攻下金华,平定括苍,虎踞应天,却奉韩林儿为小明王,身为不妥。韩林儿者,牧童也,出身微贱,何以号令天下?臣得到过天书,为大王推算过,大王有九五之尊的命,贵不可言,为何甘居人下?”
朱元璋喜道:“先生所见极是,只是如今天下纷争,群雄并立,兵力强过我的大有人在,我举棋不定。”
刘伯温笑道:“天下大势,只有四股势力最大,一是元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兵力雄厚;还有三股势力就陈友谅、张士诚、与大王。陈友谅、张士诚看上去势力比大王还大,但这二人都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陈友谅志骄、张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
张士诚占据平江后,便不思进取了,偶尔打一下周边的城池,也不是很用心,打的下来最好,打不下来拉倒。张士诚占据的地盘,南到绍兴,北过徐州,到达济宁的金沟,西边占据汝宁府、颍州、濠州、泗州,东边直到大海,纵横两千余里,带甲的将士数十万。他以弟弟张士信和女婿潘元绍为心腹,以左丞徐义、李伯升、吕珍为爪牙,以参军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等人为智囊团,以元朝的学士陈基、右丞饶介掌管文书。
占据吴地以后,张士诚就逐渐变得奢侈、骄纵起来,不想过问政务。他的弟弟张士信、女婿潘元绍更是贪婪敛财,金玉珍宝和古代的书法名画,都是堆满了屋子,天天唱歌跳舞使自己高兴。他手下的将帅们也拖拖拉拉不肯服从命令,每当有战斗,都在那儿装病,索要大量的田宅、封赏高官,然后才肯出兵打仗。刚到军中,就拉来大量的丫环、小妾、乐器,在前线吹拉弹唱,或者就招揽那些能说会道的游谈之士,赌博、踢球,都不把军务放在心上,到打了败仗、失去了地盘,张士诚也一概不去过问。过后不久,还是让他们领兵打仗。这样的枭雄,怎能是大王的对手?”
朱元璋听了暗暗吃惊,这刘伯温一副儒雅的样子,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对自己的对手研究极深,就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刘伯温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说:“陈友谅本是沔阳渔家之子,排行第三。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膂力过人,闲习武艺。至正十五年,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破沔阳,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二年后,大将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
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他已自称皇帝,而且尽占江西、湖广之地,便自恃兵力强大,想向东攻取大王应天府!臣对此二人早已准备了对策,请大王亲览。”
说完,刘伯温呈上早已写好的“时务十八策” 。朱元璋急忙接过来细细观看,边看边点头,心中大喜,这“时务十八策”里写明了对付陈友谅和张士诚的策略,以及训练士卒、囤积粮草、整备器械、操练阵法等等用兵之道!
朱元璋大喜,立刻拜刘伯温为军师,大摆酒宴为他接风,并传来文武群臣相见。
刘伯温并不倨傲,谦和地一一敬酒,熟悉了各员文臣武将,见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十分欣慰,投对了明主!
朱元璋对刘伯温佩服不已,经过刘伯温和群臣的劝说,紧锣密鼓地准备,终于在两个月后祭告天地,即了皇帝位。从此,改国号为大明,年号为洪武,把金陵改为应天府,置省台司院衙门,大封功臣!
朱元璋刚刚称帝,陈友谅不服,兴兵来犯,攻陷太平(今安徽当涂县),意欲东向,气势甚为嚣张。
朱元璋召集群臣议事,文武官员有的主战,有的畏战,有的认为必须避其锋芒,据守应天府不出。
朱元璋犹豫不决,看看刘伯温,静坐着沉默不言。
朱元璋心中一动,知道他必有计谋,只是不便当众说出,于是传旨散朝,单独把刘伯温请进后宫商议。
刘伯温落座后,不徐不疾地说:“陛下,陈友谅来犯,早在臣的算计之中。大王当务之急是要稳定军心,应当传旨,再有主张投降或逃跑者,一概诛杀!陈友谅骄气冲溢,目空一切,根本不把我军放在眼里,我们应利用其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的时机,诱敌入伏,一举重创之,灭其锐气。”
朱元璋听完,心中还有顾虑,迟疑不语。
刘伯温又说:“天道后举者胜,敌军远道而来,我军以逸待劳,何愁敌军不败?我愿亲自统兵出征,陛下莫要吝惜财物,打开府库,重赏三军钱财,振奋军心;再派猛将分头把守各处要隘,既防范元军,也防范张士诚,我亲自统兵出征,陈友谅必败!”
朱元璋大喜,咬咬牙,下定决心,第二天早朝,先慷慨激昂地宣布了与陈友谅决战到底的决心,又命丞相李善长打开府库,重赏三军,然后传旨,调兵遣将分头防御。
命开明王常遇春为大将,率精兵十五万,上将二十员,出征开封,扼守黄河两岸,以防元兵入侵;命御总兵花云、吴良,守太平府,郭子兴守镇江府,胡神守瓜州府,张兴祖守芜湖,郭光卿守滁州,胡得纪守乱石山,朱亮祖守宁国……共派出了三十六路御总兵,把守重要关隘,立刻领了军饷和粮草,即刻出征!
随后下旨,其余文武官员,任由军师刘伯温调遣,前去迎战陈友谅,一切由刘伯温做主,不必请旨。
刘伯温知道军情紧急,当机立断,选了一批文武官员,带上二十万大军,赶赴江西前线。行军途中,刘伯温不住接到前线明军探马告急的消息,刘伯温安慰他们,命他们回去报信,大军随后就到!
刘伯温随即召来长身铁面,智力过人的猛将胡大海,下令说:“胡将军,你可率兵五万,抄小路赶赴广信府(今江西上饶),断了陈友谅的后路!”胡大海遵命,率兵五万立刻出发。刘伯温又召来同知大都督府事康茂才,说道:“康先生,我知道你与陈友谅旧交甚好,你如此这般,写封信给陈友谅,便是大功一件。”说完对康茂才耳语一番,康茂才立刻遵命去办。
康茂才写了封书信,派心腹之人骑快马,赶去江西太平给陈友谅送信,一边率领一千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赶去前线。
陈友谅接到书信展开一看,上面写道:“陈汉皇帝陛下,臣康茂才叩首再拜:昔日陛下与臣相识于贫贱之中,战乱流离,臣不幸投于朱元璋麾下,心中常思报效陛下。今天赐良机,陛下举兵东征,朱元璋却畏战,武将们举棋不定,唯有文官刘伯温力主出战!朱元璋无谋,竟派文弱书生刘伯温带兵迎战陛下,岂不是以卵击石?天假其便,臣奉刘伯温之命随同出征,特派心腹家丁书呈陛下,此战刘伯温必败!陛下可放心长驱直入,臣愿为内应,一路接应陛下东征,望勿迟疑,兵贵神速!”
陈友谅看完大喜,刘伯温这个名字也听说过,却是一介文弱书生,朱元璋派他带兵与自己交战,岂不是自寻死路?于是再无顾忌,亲自督阵,率军猛攻,很快突破明军防线,往东杀来!
刘伯温早已接到探报,却不慌不忙,下令大军缓缓而行,无令不许赶去交战。
康茂才率领一千精锐骑兵向前,一路拿着刘伯温的印信传令,各路兵马等陈友谅攻来,不许全力抵抗,稍作抵抗,便向南北两个方向突围待机,准备断了陈友谅的归路。
陈友谅亲率二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杀来,一路上遇到的明军一触即溃,纷纷败逃!陈友谅大喜,不知是刘伯温的计谋,下令不必追击败兵,一路长驱直入,直驱应天府!捉拿朱元璋!
一路势如破竹,十日后已经离应天不远,刘伯温亲率大军来迎战,也是一触即溃,大军抱头鼠窜,向后退却。
陈友谅大喜,挥师猛攻,刘伯温率败兵节节抵抗,一天只后退三十里,扎下营寨,用强弓硬弩把守营寨,陈友谅麾下的陈汉军队攻不进去。
应天城里的朱元璋急了,立刻派御史来军中责问刘伯温,为何屡战屡败?刘伯温也不恼,悄悄写了一封密旨让御史带回去,朱元璋终于放下心来,静观其变。
三日后,陈友谅部下陈汉军队已经逼近应天城郊,远远可以看见应天城,刘伯温却下令全军奋力抵抗,阻击得陈汉军队难进一步!
这天晚上,陈友谅坐在中军大营里犯愁,进展不利,军队劳师远征,粮草接济困难,担心朱元璋率御林军出城反攻!忽然士兵来报,康茂才派了心腹家丁来送信。
陈友谅大喜,立刻召见,家丁呈上书信,陈友谅拆开一看,信中说:“陈汉皇帝陛下,如今刘伯温屡战屡败,朱元璋下旨严词斥责,刘伯温不得不拼死抵抗。陛下切莫退兵,刘伯温连日交兵,疲惫不堪,今夜三更,臣为内应,请陛下率水师,绕到刘伯温大营后面,陆路同时进兵。两路夹击,刘伯温必败!水路上有一座木桥名叫江东桥,臣就在桥上等候,陛下领水师前来,只要唤臣的名字,臣立刻出来接应,带领陛下杀进刘伯温的中军大营,杀了刘伯温,明军群龙无首不战自乱,大营可破,应天城唾手可得!”
陈友谅看完大喜,重赏了送信人,立刻调兵遣将。
当天夜里,月华如洗,陈友谅心情大好,站在水师第一条大船上,偷偷奔下游刘伯温的营寨。
大将欧普祥和于光伺立两旁,只见一轮圆月静静地照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十分安静。
欧普祥忽然感到不寒而栗,对陈友谅说:“陛下,我军夜袭敌营,全凭了康茂才的一封书信,若是康茂才使诈,我军危矣!”
陈友谅摆摆手说:“将军多虑了!开战以来,明军不堪一击,节节败退,刘伯温还能有什么计谋?今日一战,大破明军主力,应天城指日可下!我早已暗中修书,联络张士诚,请他出兵牵制明军,佯攻各处隘口,朱元璋此刻就是想调兵增援应天城也来不及了,哈哈哈哈!”
大将于光说:“康茂才约我们在江东木桥见面,我问过向导官,那里地名叫龙湾,水道迂曲,若是明军埋下伏兵,怕是于我军不利!”
陈友谅又是一阵狂笑,说:“朱元璋的那点家底我难道不知?水面上交战,我军船大,明军船小,若刘伯温敢设伏,我们的大船撞就把他的船撞翻了,还有何虑?”说完命水军用力划船,加速前进。
一路赶到龙湾,陈友谅亲自指挥帅船上前,远远地看见果然湾边有一座桥。
陈友谅大喜,命士兵划过去,站在船头喊道:“康茂才?康茂才你在哪里?”没想到连喊几声没人答应!
大将于光忽然惊骇地指着桥说:“陛下,我们上当了!书信中写的在木桥会面,这里却只有一座石桥!” 陈友谅定睛一看,果然如此,心知不妙,立刻下令退兵。
就在此刻,忽然一阵战鼓震天,无数条明军战船从迂曲的河道里冲了出来,把陈友谅的水军战船团团围住。
陈友谅身经百战,临危不乱,看看明军水师,果然战船小多了,又是哈哈哈一阵狂笑,骂道:“狗贼刘伯温,你果然打的好算盘!诱我来此,就凭你这些小船能够打败我的大船?将士们,与我全速前进,撞翻明军战船,先打败他的水师,再登岸冲杀过去,不杀刘伯温誓不退兵!”
手下遵命,一边划船转向撞击明军战船,一边放箭。
明军水师果然不敌,被撞翻几条战船,掉头就逃,逃回迂曲的水道、港汊里,全线败退!
陈友谅大喜,挥军追击,逼近岸边。
这时岸上忽然冲出一彪兵马,为首的正是羽扇纶巾的刘伯温!
刘伯温骑在马上笑道:“ 陈友谅,你已中我骄兵之计,还想轻易逃回去么?” 陈友谅大怒,急令战船火速靠岸,冲上岸去格杀刘伯温!
谁知刚刚下完令,忽然脚下一震,水兵禀报:“陛下,战船搁浅,江水退潮了!”
陈友谅大惊失色,急忙下令各船放箭掩护;这时岸上战鼓声再次响起,无数条小船再次冲了出来,换了火箭,对着陈友谅的水师万箭齐发!
陈友谅麾下的战船搁浅了,动弹不得,纷纷起火,士兵们鬼哭狼嚎,接二连三地跳下水里避火。
陈友谅气得暴跳如雷,手舞宝剑乱舞,却只能挡箭,杀不到一个明军士兵!
大将欧普祥和于光急忙上前,命帅船上的士兵放下小船,驾着陈友谅上船,火速逃走。可惜小船太少,只够一些将军逃走,士兵却鬼哭狼嚎乱成一团,被明军围住剿杀,死伤惨重!
陈友谅好不容易逃回军营,惊魂未定,忽然杀声又起,刘伯温亲率大军四面八方杀来!
陈友谅主力折损大半,抵抗不住,被攻破营寨,各营将士不听号令,拔足狂奔。
陈友谅幸亏了众将拼命保护,杀出一条血路,逃往西面的采石矶。
谁想立足未稳,杀声又起,明将冯国胜早已奉了刘伯温之命,率五路大军乘胜追击而来!
陈友谅的残军溃不成军,四散而逃,多亏了几位将军舍死截杀追兵,陈友谅连夜逃命,一路退到太平。
刘伯温连夜率军追杀,尾追陈友谅不舍,一路收复失地,陈友谅无计可施,只好放弃太平,逃至江州,只剩几位将军护驾,粮草辎重损失殆尽!部将于光、欧普祥都缴械投降!
刘伯温看看陈友谅逃回本境,转而挥师去攻重镇安庆,守军胸无斗志,很快城破,大半逃走,小半投降,刘伯温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