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三农今昔> 章节目录> 第四十五则 农业用电的初始

选择阅读主题:

第四十五则 农业用电的初始

作者:河杨 | 发布时间 | 2021-08-03 | 字数:1112

第四十五则 农业用电的初始

如今人们与电的关系,像是离不开似的了。可是,东圩这里用电却有着许多弯弯曲曲的经历。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新镇公社便从南陵许镇的“新中变电所”牵来电线,用超高的电线杆从大漳河上架了过来,在芝渡建起了第一座排灌站后,又将电线架着,经过东圩村后,在山河之西,黛湖之南建立了灌溉站。

文化大革命进行到一九七二年,阶级斗争深挖暗藏的特务,把东圩人弄得人心涣散,全村的一个生产队难以为继。玩弄“斗争”权术的公社当政者没有“回天之力”,只好默许社员们自发地将生产队一分为二。

生产队划分后的第二年阳历七月初,东风生产队队长赵恒顺的女婿田宇才,在部队任副连长的职务,从服役的济南回家探亲。这时正是一年中双抢的准备时期。田宇才知道双抢中大家劳动艰苦,又见电线已经从村后经过,只要买点牵引的线,就可以用电了。于是,当他与人们谈及双抢时,主动借出300元钱。生产队请来电工,买来电线,将电源从村后三百米处牵进了村里,东风生产队的社员家里,也都通上了单相照明电。

因为受物资条件限制,只拉来三根可以开动电动打稻机的裸体铝线;通到各户的,只是单根的包皮铝芯线,在各人家里用电的地上插下地线照明。并且规定,每户只能安装一个灯头,生产队供给一米的灯头线。即使这样,东风生产队的社员家庭,也是周边生产队电力用得最早的人家。

当年的双抢,东风队虽然用上了电动打稻机给早稻脱粒,可是,因为对电的认识肤浅,又经常听到用电死人的事,更加没有足够的牵引电线,这一年的双抢早稻脱粒,仍然以禾桶掼打为主。

时隔不长,东圩周边的各生产队也都陆续地通上了电源,算是开始“用电”了。可是,由于电力不足,稍有紧张,供电部门便将农村的电源关掉了。这样的情况,一直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才渐渐好转起来。

由于有了电源,人们都将稻子脱粒的工具改成了电动脱粒机,抽水机也改成了电动水泵。可是,每当要用电时,“高压”总是停掉了。进入黑夜,人们应该开灯时,总是没有电;睡一觉了,电灯却亮了起来。稻子收获之季,人们老是睡一觉后再从床上爬起来去进行脱粒。大好的白天因为没有电,干不成事,夜里却要用电,令大家既担心用电安全,又非常不习惯。因此,人们老是抱怨地说:“这鬼电和我们种田人作对——要用时,它没有;睡觉时,却来了。虽然用不好,钱还是一样的出掉了。”

随着电力一天天的发展、普及,社会上电死人的惨剧也经常上演。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电死人”的悲剧每年都要发生好多起。为了避免用电死人,行政部门和供电部门在加大用电安全知识宣传的同时,供电部门还千方百计地改进用电方法,改善用电环境。首先是杜绝了“一线一地照明”,接着供电用上了“保安器”,这样,用电死人的情况才渐渐得到了改善与遏制。

河杨 说:

农村用电初始,由于条件过于简略,出现了许多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回忆起来,是值得记取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