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吕碧城传奇> 章节目录> 02.仁人志士相惜

选择阅读主题:

02.仁人志士相惜

作者:花柚夏 | 发布时间 | 2017-05-04 | 字数:1806

吕凤岐在山西任职时,依然心系民族发展,吕凤岐是真正的至诚君子,他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交往颇深,在交往中,吕凤岐接受到一些新思想。在一个时代里遇到一位志趣相投的人是一件幸事,杨深秀赠予吕凤岐一幅山水画,虽然后来友人杨深秀遇难,但吕凤岐一直妥善保存这份画作,一是为了借画作怀念杨深秀,二是留给女儿吕碧城临摹,学习君子的风骨和人格。

杨深秀为什么让吕凤岐这么敬佩呢?杨深秀身上到底有什么优秀的精神品质呢?

杨深秀是戊戌六君子之一,他是山西闻喜人,吕凤岐曾在山西任学政,二人都在山西,这或许就是缘分吧。杨深秀十二岁时成秀才,二十一岁时中举,榜列第三名经魁,且精通中西数学。二十二岁参加同治十年(即1871年)科会试,没有考中,杨深秀不气馁,拜师求教,钻研汉学,尤其喜欢《公羊传》。

1877-1878年,也就是光绪三四年,北方多地出现亢旱,山西最为严重。山西发生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杨深秀心系家乡,毅然决然放弃了科举考试,请假回乡。学而优则仕是文人一贯的追求,功名固然重要,但家乡的灾荒更让他挂心。

杨深秀在1871年科会试落榜后就一直留在京城刻苦钻研,7年的寒窗苦读眼看着就要熬出头了,很可能飞黄腾达、仕途通顺。文人中举之后有多么喜悦呢?唐代诗人孟郊在《登科后》里写过这样两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杨深秀一定日夜期盼亲身感受孟郊的喜悦,可是人不能忘本,飞黄腾达也罢、仕途通顺也罢,人的理想抱负说到底不就是为了给黎民百姓带来福祉吗?家乡山西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自己为了赢取共鸣而充耳不闻,这绝对不是杨深秀的品格,他绝不允许自己做这样自私自利的人。

当时的灾害有严重?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文里说:“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侵奇灾,古所未见。”灾情严重,影响巨大,山西京官和士予牵挂家乡,纷纷捐献银两赈灾,更有许多有识之士请假回晋省加入赈灾行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杨深秀也在其中。

他精通数学,又熟读经史,满腹学问,很快就成为了此次赈灾行动的领袖人物。家乡县令和父老乡亲们看到杨深秀回乡赈灾,内心激动无比,甚是感激。杨深秀不负众望,迅速展开行动,团结官商士绅,兴利除弊,积极组织赈灾,历时两年之久才顺利结束。

赈灾过后,杨深秀考虑到灾后乡民穷困这一情况,与几位士绅共同商议减少乡民的驿费负担,县令非常支持他们的提议,并快速执行。乡民对杨深秀等人大为感激,连连称赞。杨深秀造福家乡的美名一时间传遍晋省。

灾后一年,晋省巡抚曾国荃责令各县重修县志,县令回想起赈灾过程中杨深秀才能突出,因此将修县志的工作交给了杨深秀。杨深秀主笔续修县志,修县志困难重重,“作志有三难:一日体例欲精则难;二日考据欲核则难;三日文章欲洁则难。”意思是修县志既要精炼简明,又要考据精确,还要文章表述雅练,尽管如此艰难,杨深秀仅用半年时间就将新县志修成了,他新创了《志斟》、《志补》、《志续》三种体例,总共十二卷,又对地形图作了大改革,“废黜八景,分裂四图,限以棋局文,参以罗经向”,每格纵横为十里,较为准确。不得不说,杨深秀对晋省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每一分付出都透着他对家乡深切的眷恋与大爱。

对于这样有才能、有学识、品格高尚的人,吕凤岐自然愿意与其深交。山西是杨深秀的家乡,1882年张之洞来山西主政,后来吕凤岐又来山西任学政。由此看来,山西就像一根纽带,把这三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三个人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张之洞来主政之初就大刀阔斧地革弊兴利,杨深秀借此机会向县令提议免除“公堂礼”摊牌,革除这一弊政,振兴孱弱的文风。“公堂礼”摊牌的意思是新进生员每到岁、科两试时分摊考棚费和送礼费,这一重负免除后,士子们拍手称快,孱弱的文风迅速得到了恢复。

当时山西“士气衰微而废其学",张之洞与吕凤岐的观点颇为相似,商议之后于1883年创办了令德堂书院,这是晋省非常有名的学术机构。令德堂和晋阳书院同为全省士子的最高学府。张之洞大力建设令德堂书院,特聘晋阳书院的山长王轩做令德堂书院的总校主讲。杨深秀等人被聘为分校兼协讲,杨深秀在两个书院里讲《尚书》时有很多精辟的见解,深受学生好评。杨深秀在讲经时以春秋的《公羊学》启迪学生,教导学生们要从八股文里走出来,学习改制立法,学生深受影响。

杨深秀、张之洞、吕凤岐都为山西的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三人志趣相投、观点相似,思想达成共识,虽然历史上对于吕凤岐的记载并不多,但从他与杨深秀、张之洞的交往也足见其人品与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