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寻藏录> 章节目录> 第二百三十三章 开封府

选择阅读主题:

第二百三十三章 开封府

作者:熊猫大书 | 发布时间 | 2016-10-09 | 字数:3016

这一夜众人吃得尽兴,只恨胃口不够大,游至深夜方回。夜风中,喧嚣散去,四个人走在寂静的街头。洛雨一边揉着饱饱的肚子一边感叹道:“现在只剩下小吃街了,过去还有卖各种东西的夜市,而且不分早晚,能从皇宫帝边一直摆到衙门门口!光看这夜市的热闹劲就不难想像,当时汴梁城的夜晚是什么样的。这还只是街面上,不算那些通宵营业的青楼酒肆。据说当时全城共有光青楼瓦舍就有3000多家,每夜歌舞升平!呵呵,那可是一千年前呀,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有钱去青楼的都是官员吧?”陆林问道。

洛雨摇头道:“这你就错了。北宋法律中明文规定官员对待妓女只可‘歌舞佐酒’,不可‘私侍枕席’,除非买回家做妾。而且当时天下人口一亿,全国官吏不到七万。就是全塞到京城来,也填不满这些娱乐场所。只能说当时的150万汴梁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有相当的消费能力的!而且,他们的假期多得让你嫉妒,还有非常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保?!”

洛雨点头道:“嗯,名字不一样,但做的事是一样的。北宋时有慈幼局、婴儿局收养弃婴;有义学救助贫寒学子;官家还大力兴办义诊免费医疗;为鳏寡无靠者养老而创办的养济院、居养院;为贫者、旅者理丧恤葬而创办的义冢、义阡遍布全国,凡孤贫无依,羁旅无归者,皆得所葬;还有专门的住房救济制度。这都是史料中明确记载过的!”

“而且他们还有相对完善的灾害应急机制,每次遇到黄河决堤或者蝗灾之类的灾害,都是官府独立救助的。哪怕只雨雪灾害,官府也会挨家挨户分发救济金与救济粮。宋仁宗年间一场大雪,汴梁人每日每户得一升米,数十文钱,而且不论对象是富翁还是乞丐,这种救济都是无差别的。所以说,建功立业在汉唐,但如果你只想做一个幸幸福福的安逸小老百性,那北宋仁宗年间的东京汴梁,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吃饭前,你说后世把汴梁人叫什么?当时没听清。”陆林问道,听了洛雨的话,他也有些向往那个年代了。

“叫他们‘龙袖骄民’!就是被皇帝揣在袖子里的傲娇子民。据说北宋当初想扩建皇宫,但因为皇城根下已经有了很多民房,百姓们给钱也不愿搬,最后皇室不得不妥协了。于是史上最富有宋代,它的皇宫却是历朝历代里最小最简陋的。后世历史只提及北宋对外是多么软弱无能,却从来不说,上至秦汉、下迄明清,没有一个朝代会像它那样,如此温柔的对待自己的子民。”

“《东京梦华录》里这样写当初的汴梁:‘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屋宇雄装,门面宽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晴帘静院,晓幕高楼。宿酒未醒,好梦初觉……’”洛雨闭着眼睛仰天呼了一口气,似乎想把语气中那淡淡的哀伤呼出胸臆。

“一千年前吗?真了不起。这比英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早建立了不知道几百年!可是政府哪来的那么多钱呢?”洛瑶问道。

洛雨轻笑道:“那时伦敦的还只有15000人,没得比的。钱从商业来,北宋做为当时最发达的国家,有完整的商业体系,海上贸易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官府对商业非常重视,每年年底都是会给商家退税的,退地税!这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政策,形成了一个良性的货币循环体系。”

“欧阳修解释过这些政策的初衷,说‘夫兴利广则上难专,必与下而共进之,然后通流而不滞……今为大国者,有无穷不竭之货,反妒大商之分其利,宁使无用而积为朽壤,何哉?故大商之善为术者,不惜其利而诱贩夫,大国之善为术者,不惜其利而诱大商,此与商贾共利取少致之术也’。这话的意思就是,政府盈利了,应该与百姓分享,让财富流通起来。国家通过让利给商贾,以达到让商贾让利给民众,惠及整个社会的效果。”

“这么好还不是让人给灭了。”陆林有些叹息的说道。

“是呀,这么安逸的国度本就不该出现在那种乱世里的。”洛雨也跟着叹息了一声。漫步在宁静的开封街头,夜凉如水。看着两个似懂不懂的洛家人,他们也许已经不明白洛雨和陆林所惋惜的是什么了。洛雨又提起精神说道:“这个城市的中轴线一千年都没有变过,咱们现在的位置差不多就是那时汴梁城的市中心。好好缅怀一下吧,一千年前的汉家祖先们,在这里创造了那个时代人类最为辉煌的文明。”

夜静人思,众人情绪一时有些低落,便不再流连回了酒店。

同一时间,就在陆林等人在夜市中大饱口福的时候,项昊拨通了给萧卓的电话。

“喂,萧卓?收拾收拾东西,咱明天就走!”

“明天?不是说好后天的吗?我这还有好多事没案排呢!”

“哎呀路上电话安排一样。咱肯定不能后天走,虽说林子他们给咱们吸引火力去了,可吸引走没有谁都不知道!再者你手底下那么多人,都知道你要离开北京,保不齐会走漏风声,没准现在那边儿就已经知道了!最好,就是明天就走,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等咱们绕个远,走国道出了北京城,他们就是想找也不找到了!”项昊一口推翻了先前的计划,“赶紧准备一下,我已经给瑞子也说了,明儿一早咱就走。”

“那……好吧。”萧卓想想觉得有道理,便答应了下来,“我说老项,看不出你傻大黑粗的还有这智慧。”

其实这是陆林走之前给他出的锦囊妙计,但项昊毫不吝惜的把功劳据为己有,“那是,咱项爷是谁……我说老娘们儿你说谁呢?谁傻大黑粗!!你才傻大黑粗,你们全家都傻大黑粗!对了,你准备车啊!我们先前的车是公司的,现在失业没得开了。”

“哎我说你……喂?喂?……哼!混蛋!你给老娘等着!”听项昊嘴不干净,萧卓才待反唇相击,不料那边已经把电话挂掉了,一口气堵得她好悬没憋出内伤来。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陆林一行人按照预定计划开始了这一天的工作----逛公园。原本洛雨是打算第一站就去近年重新修建万岁山森林公园的,可架不住陆林一定要先去开封府,连洛瑶和陈静之也站在他一边,无奈洛雨只好妥协了。一般景点都是禁止带宠物入内的,于是包子又被锁在了酒店里,弄得它非常郁闷。

开封府坐落在包公湖湖边,远远看去,湖岸边府门前的影壁上,深深的镌刻着三个朱红色的大字:开封府。实际上开封的府衙是座有高大围墙的城中衙城,并不是人们想像那种,站在府门口就能看到里面审案大堂的普通衙门。几个人在车上还听到衙内有大喇叭在响,似乎是在演出包公案非常著名的桥段:铡美案。但当他们下车,府衙内却已经恢复了宁静,大概是已经演完了。

四个人走进衙城的城门,右手边有个亭子,亭中立了一块碑,一群人围在那里指指点点。洛瑶和陈静之好奇的凑了过去,原来那块石碑上刻的是上百位开封府历任府尹的名字。两个人很容易就找到了包括寇准,欧阳修,范仲淹在内的一些大名鼎鼎的北宋名臣。但两个人看了好几遍,唯独没找到那个在人们心目中永远坐镇在开封府,铁面无私为民请命的包拯包青天的名字。

洛雨抬手指着石碑说道:“你们看大家正摸的那地方。”两个人听她的话看过去,原来其他的旅游者都在相继的摸着碑上那些名字中间的一个小坑。小坑深有一厘米,正好是一个名字的长度。“那里就是包拯的名字。自此碑竖起来的几百年里,每有游客来访,都不免想在碑文中找到这位包青天。久而久之,包拯的名字就被磨掉了,只剩下这么一个坑。不过这是按原件将古人的指痕如实复制下来的赝品,真正的开封府题名记碑在博物馆。”

仿佛一个寓言,有些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可真正不朽的人,即使名字已经被抹去,人们还是会把他牢牢记在心里。而今的游人百姓,又将新鲜的指痕一层一层地覆盖上去,将这处凹痕磨得更新,磨得更深。根根手指犹如阵阵潮汐,贯通了岁月的壁垒,投射着悠悠九百年里百姓对于“青天”的渴望。

“别光看这些啦,大家机灵点,眼睛都往院子里瞅瞅,找石头才是正经事。”看三个人摸个不停,洛雨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