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寻藏录> 章节目录> 第三百五十二章 悬泉驿
第三百五十二章 悬泉驿
“那哥们儿人到哪儿了?”车驶过嘉峪关后陆林问道。
“他刚才就已经过了玉门,出了河西走廊后改道向西南去了。可能是要去敦煌或者阳关,这么走就不大好办了。”洛雨看过导航后说道。
“敦煌?这货不是来旅游的吧?去完敦煌再去哪儿?吐鲁番?怎么就不好办了?”陆林听了摇头笑道。
洛雨摇头,“王维诗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和玉门关就是唐代长城真正的边关了,再往西虽然是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安西四镇。但其中包括高昌在内的大片领土,都是开唐以后才靠灭人国得到的。旧国的族人、沙漠里的强盗、虎视眈眈的吐蕃 ,让大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安西四镇的实际控制权都相对薄弱,玉门关外还曾一度沦落到吐蕃手里。可以说大唐对这片区域的统治是非常不稳定的。”
“也就是说,他出了玉门关,就算是跨出半个国门了对吗?你也不无法预先判断他的去向了?”陆林问道。
洛雨点头道:“对!如果不出玉门和阳关,那我们就可把他的活动范围基本锁定在关内,根据唐代地理判断他的去处。但如果继续向西的话,凉州、瓜州、沙州、火州……怕是踏遍西域的可能都有!而像碎叶水城之类的唐时国内地区,现在已经是在国境之外了。”
“别说了,听着就头大。”陆林摇摇手说道,“但愿能在敦煌拦住他。”
“等等,他停下了!”洛雨惊呼道,“这里是……悬泉遗址?”
“悬泉是什么地方?”
“悬泉驿是汉唐时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驿站,曾经出土不过少汉简。先前钟教授说过,在西域的城镇都是沿水脉分布的。悬泉驿就是以悬泉为名,这口泉还有个很有趣的传说,它又叫‘二师泉’。史籍记载,汉武帝酷爱宝马,为了获得大宛贰师城的汗血宝马,便封 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西征大宛。”
“后来李广利出征获胜,得汗血马30O0匹班师回京。行至戈壁滩人马疲劳不堪,周围数十里又寸草不生,派去找水的士兵都空手而归。李广利心急如焚,他举剑向天喝道,若天不绝我军,便刀落水出!说罢便拔佩刀刺山,不想刀插入石之地,竟然真的涌出了一股泉 水。后世为了纪念这位二师将军,便把那口泉也称为二师泉。”洛雨解释完马上催促道:“咱们快点!这次一定要搞清楚他到底干了什么!”
陆林挠头算了算里程,泄气说道:“基本上可能性不大,咱们现在距离那个什么泉至少还有两百多公里,两个小时能到就不错了。按照上次那青年人的停留时间算,咱们到了他肯定已经走了。”
“那怎么办?!难道又让他走了?”洛雨有些埋怨的说道。
“该遇到总会遇到的!”陆林笑笑安慰道,说是追不上,却一脚把油门踩到了底。
路上并不顺利,天光大亮后路上的大货车又多了起来。三个小时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空荡荡早已经没了人烟的悬泉驿。眼前的情况让众人一阵失望,围栏和标牌揭示了这也是丝绸路上的一个景点,但其实早就什么都没有了,甚至连废墟都算不上。没有景点,没有 管理,没有导游,只有一个用石块在地面上围成的大方块,以示驿站曾经的位置。这个驿站的范围太小了,连一片小绿洲都不算。之所以选择这里做为驿站,只是因为这里发现了一口泉眼,据说当初的泉眼就在驿站身后一座不高的土岗子上。
“你们留在车上,我和项昊先看看那人走了没有!”陆林说罢下了车。
两人匆匆把附近搜索了一遍,连个鬼影都没找到,戈壁滩上留下了一串长长的已经不太清晰的马蹄印,看来那年轻人已经走了多时。确定周围安全了,他们这才招呼所有人下车。众人站在“画地为驿”的遗址面前,一时不知道是否该马上继续追寻下去。
“大家再四下找找,看看有没有类似昨天那样的地陷。那小子总不会什么都没留下吧?”陆林说道。
众人依言分散开来,项昊说道:“都看过一遍了,屁大点个地方啥都没有,有啥好找的。赶紧追上那小子不就什么都闹清楚了。”
不料片刻后,陈阳兴奋的声音从土丘后面传来:“教授!你们快来!大发现!”
众人闻言连忙绕到了悬泉之后,在土丘的一个凹缝里有几处明显被挖过的浅浅痕迹,地上扔着一只木盒子,还有一些已经碎成纸屑的纸片。陈阳站在一边没敢动盒子,钟教授上前带上手套,小心的把那只刚刚摔掉了一角的盒子捧了起来。盒内被一个木制的托垫填满 ,中间有个长方形的凹槽,凹槽的形状有些怪异。“文物部门为了保护悬泉,悬泉背后这里应该没有被挖掘过,没想到这边竟然还有东西!这凹槽的形状像是西北出土过的唐代钥匙,可能这是个装钥匙的盒子。”钟教授说道。
“难道是那人挖开这里,找到了木盒取走了钥匙?太奇怪了,这里怎么会有盒子,这又是哪儿的钥匙呢?”洛雨喃喃说道。
“小乐、小陈,你们再去他挖开的地方看看。只有这附近有挖痕,说明他很精确的知道地方。难道这附近曾经也是驿站的一部分?没有木简却有纸屑,看来这些东西应该是唐代的才对。”钟教授若有所思的说道,他把盒子交给魏凡,俯身从地上捡起了散落的纸屑。 多数纸屑一碰就碎,偶尔有些还能看的,上面都有一些文字,却已经散乱的拼凑不起来。
大家还是不死心,把土丘后面几个被挖的地方全部重新挖了一遍。有几处竟然挖出了一些残垣断壁的痕迹,简单辨认了一下,众人初步确定沙中掩埋着一个规模不大的建筑,很可能是唐时悬泉驿的一部分,这个发现让考古队的几个人格外兴奋。之后他们挖掘出了一 只箱子,里面全是纸屑,根据一些残留的印章痕迹判断,这可能是一个当初存放驿站没能送出去的信件的小屋。
“要是汉代的驿站该多好,至少木简能剩下一点。”魏凡看着一箱的碎纸心疼的说道。在纸没有普及的秦汉时期,传递公文记载事件多用不容易腐朽的竹简、木简,反倒是后来唐宋时纸制的书信很少能保存到今天。
“哎?下面好像有东西剩下!”陈阳的手在箱子里摸索着,一阵碎纸翻动中从里面拿出了一卷类似竹简的东西。不过其中那些做为页片的植物明显没有竹简厚重,看上去像是某种植物的叶子。也正因是叶子,它才在箱中得以保存下来。
“教授你看,这个是竹简吗?”陈阳兴奋的说道,这是他亲手发现的!
“你慢点!这千年前的物事经不起你这么折腾!”钟教授斥责着接过那些叶片做成的简,生怕他把简弄坏了。他拿在手里仔细端详着说道:“这像是佛教贝叶经用的那种贝叶,我见过两卷贝叶经,用的材质就跟这个差不多。”贝叶经是用铁笔在类似棕榈叶的贝多罗 树叶上所刻写的佛教经文,最早传自印度,之后在东南亚及云南、藏区曾经被僧侣广泛使用过。
此物在中国内地非常少见,在纸张普及之后就几尽绝迹了。众人不禁疑惑,怎么会有人用官方驿站传递贝叶经呢?钟教授细看起贝叶上的内容,发现这并不是什么经文,而是一封信。
写这封信的是一个名叫陈袆的人,收信人写着岭南道融州黄水县令王玄策。信的大概内容是讲,我回来了,路经敦煌三危山时,满山的洞窟全是佛刻壁画,一派佛国气息。便把你托付我带回来的那件东西放在了摩诃支提窟,月光王王座后面的暗格里,希望能化解此 物的戾气。附上开启暗格的钥匙,岭南道路途遥远,我就不过去了,有朝一日你再出使西域的话,自己来取吧。
“难道那人拿走的钥匙就是信里提到的这一把?”陆林说道。没人回答他,抬起头他才注意到考古队的几个人表情都有些不对,有惊叹,有疑惑,还有些凝重,盯着这封信仿佛想把它看透。
“你们怎么了?怎么这个表情?有什么不对的吗?”陆林惊奇道。
“教授……这个王玄策是不是就是那个一人灭一国的……”陈阳小声问道。
钟教授呆呆点头道:“他出使之前的确是在岭南道做县令。”机械性的说完这句话,他还是没有回过神来。脸被极度的震惊和兴奋胀得通红,看样子高血压都快犯了,好像信中的什么内容极大的刺激了他。
“什么一人灭一国。”项昊听得有趣凑近问道。
陈阳兴奋的说:“在唐初,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天竺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并与唐朝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后来唐太宗命王玄策出使印度,却不知此时中天竺早已发生政变不复当初的强盛。纂位的新戒日王听说唐使入境,竟派兵伏击,王玄策的随从全被杀死,自己 也被擒。后来王玄策自己找机会逃了出来,他受此大辱后并没有急着回大唐,而是孤身一人策马北上,从吐蕃、尼泊尔和临近的各大唐藩属国借兵万余。之后王玄策自封总管,率领着这支外籍军团直扑天竺,誓要一雪前耻!”
“好!有种!”项昊听得拍手叫道,全没注意考古队的其他几个人完全不为所动,还是把一双眼睛牢牢的盯在贝叶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