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正在阅读> 男皇后子高传> 章节目录> 第四十三章:再谈婚约

选择阅读主题:

第四十三章:再谈婚约

作者:苏扶苏 | 发布时间 | 2016-08-12 | 字数:2636

“先生适才曾说过,侯景之乱虽然平定,但天下之纷乱却依然涌动,强邻环伺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先生对局势的预测是不是有些过于保守了?”韩子高试探着问到。

“国内无名相大将便会失去对强邻的震慑,昔日汉武帝时,诸侯王所惧只有汲黯,倒不是公孙弘能够比拟的,这公孙弘也算是一代贤臣,尚且不能让诸侯王对朝廷杜绝觊觎之心,更何况现在朝廷中的臣子又有哪一个可以和公孙弘等辈相提并论啊?”皇甫楠叹了口气,开始说大梁朝的危局。

“司徒王僧辩,克平祸乱,功在策勋,兼通文武,可堪称为国之名臣了吧?”韩子高提出了王僧辩的名字。

“王僧辩其人,外强中干,性善优柔而又善妒,一旦遭逢大事必定意志软弱,容易受人牵制,难成大事。”皇甫楠听了王僧辩的名字摇了摇头。

“司空陈兴国明达果断,知兵善谋,又广猎文章之事,可堪称国之栋梁了吧?”韩子高再次说出了陈霸先的名字。

“兴国其人,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但其人自视过高,恐难忠于一主,后恐有自立之心,难为他人社稷竭力,他人国若被强敌攻破则罢,若不然,则灭梁者必兴国也。”皇甫楠听到陈霸先的名字,心中的担忧更加重了。

“先生,此言恐怕有些过了吧,陈兴国将军是朝廷的股肱,又怎么可能去倾覆朝廷呢?”韩子高听了皇甫楠的话有些惊讶,急忙去解释。

“周代商,魏代汉,晋代魏,哪个朝代的开国君主不是上个朝代的肱骨柱石呢?自古维系君臣之间的关系无外乎天恩知遇,可是君主更迭,这知遇之恩便越来越薄,天恩垂顾也越来越浅,至于当今圣上,可曾有大恩于陈兴国吗?现在朝中势力还算均衡,王僧辩尚能牵制陈兴国,所以兴国才没有大的动作,一旦国有大变,兴国此人手握重兵,近闻朝廷又有意调陈霸先远镇京口,京口扼守建康,把控江陵,是王霸之地,堪成大事。”皇甫楠捋着胡须说道。

“先生远在吴兴,怎么对朝廷中的动态了解的这么清楚呢?”韩子高惊讶的问着。

“呵呵,对朝中的动态了解的清楚,我怎么可以与子高相比呢?高廉是你属下吧,他的那个暗影会可算是天下情报机构里最精良的了吧?”皇甫楠笑着说。

“先生,子高并非有意隐瞒,只是这高廉与子高之间的关系确实比较秘密,所以……”听到皇甫楠说出自己的情况,韩子高有些紧张了起来,着急的想皇甫楠解释起来。

“你不必说了,我也没有怪罪你的意思,人有自己的秘密很正常,如果你把你和暗影会的关系到处的去说,反而会让我怀疑你了。我只是要跟你讲一下当今天下的消息来源,之前天下机关消息最详细的地方便是琅琊阁,琅琊阁衰亡之后,消息传递有三条主要途径,一条是江南绿林高家的暗影会,自然也就是高廉掌控的这一条,另外两条则由继承了琅琊阁大部分的琅琊许家的公子封和公子祭分别掌控。只要你能与这三家搭上关系,天下的事情就没有能躲得过你的耳听目明的了。”皇甫楠向韩子高介绍着机关消息的来源。

“琅琊许家自继承了琅琊阁的消息脉络之后,两兄弟分庭抗礼,互不相合,先生居然能够从两家都得到消息,果然非同一般啊。”韩子高听了之后,对皇甫楠的敬佩之意又高了许多。

“琅琊许家的大公子许嘉好文,尤其对古籍善本颇有偏爱,我只用了一卷当初鲁共王坏孔庙时从孔府墙壁之中所得一册《礼记》送给了许嘉,许嘉便自然愿意提供给我一些消息,至于许家的少公子许凌,此人好乐,我便将昔日嵇康所传的长短清两曲教授给了许凌,他自然也乐于与我传递消息。这人啊只要还吃饭喝水就会有所喜好,只要你能够把握住他的喜好对症下药,自然能够将其置于鼓掌之中。”皇甫楠笑了笑说道。

“君子不阿,小人则谄,这样的行为难道不是背离了君子之道吗?”韩子高有些疑惑的问着。

“所谓君子不阿,乃是不违本心去阿臾奉承,我这里用他们喜好的东西去换取我需要的东西,只是一种交易,从内心深处并没有改变我的本心,我又不是求官或者求财,丝毫没有折损我的德行,这就像是文人之间交换诗书一样,又怎么能说是违背了君子之道呢?”皇甫楠抬眼看了看韩子高。

“是弟子失言了,如今先生已经握有天下的消息来源,又有天下的智囊之库,何不在乱世之时有一番作为呢?”韩子高指着满屋子的藏书说道。

“一番作为?哈哈,廉颇老矣……”皇甫楠仰天长啸又叹了一口气“战国之时,四大公子的名声显赫吧,介入朝局之后不也鲜有善终吗?孟尝君绝无后嗣,信陵君沉溺酒色而亡,春申君一门被灭,平原君虽算寿终但是仍被史官诟病。倒不如远遁山林,教习学生,让学生们有一番作为吧。”

“正如先生所说的,若来日兴国将军真的有所动作,那么先生便可能是天子之师,地位之崇哪里是四公子可以比拟的啊。何况现在陈兴国将军已然是国之栋梁,候安都将军也是军中肱骨,先生已经名声在外了。”韩子高笑着说。

“呵呵,我只待子高能超越他们,让我门下再出个文谋之相啊。”皇甫楠笑着说。

吴兴这边韩子高与皇甫楠谈的正不尽欢愉,江陵那边皇帝的诏书已然下了,即令陈霸先于下月初五前远镇京口重地。陈霸先接到圣旨便召集了众人商议。

“上意让我镇守京口,安都与我通往,封半凌太守,众位有何想法。”陈霸先问着。

“圣上日内连下数道旨意,命将军远镇京口,命王司徒远镇建康,并令原所部兵马俱往,看来咱们这位陛下是对王司徒和您两位将军都不怎么信任啊。”候安都率先说话了。

“侯将军说的是,此次除了王司徒和将军之外,湘州刺史王琳这次被拔擢为衡州刺史,护军将军陆法和被封为郢州刺史,陛下此举是把各路大将全都遣回驻地了,虽然圣上有所怀疑,但是现下里倒不能给朝中某些人以将军佣兵自重的口实,我看王司徒也应该会这样想,大抵会按照圣旨办理。不过将军远镇京口倒也没什么,京口本来就是将军的地界,随行的部将又都是旧部,到了京口有些事情做起来比江陵要方便的多。”徐路上前说着。

“将军和王司徒都离开江陵,朝廷之中便只剩下谢答仁和朱买臣等人了,这谢答仁昔日是侯景的旧部,素来与将军有隙,如今将军远出京口,必须与王僧辩王司徒成犄角互援之势方能让朝廷中人不能为所欲为。”说话的是钱塘人杜稜,他生性谨慎,所以还是有所担心,便建议陈霸先有所防备。

“杜稜说的不无道理,相信现在王司徒也急切的希望与将军有所商议,我听说之前王司徒的儿子王颜与将军之女玉华曾定有婚约,不如在两位离开江陵之前把此婚约坐实,到时候王司徒与将军之间是儿女亲家,有这层关系在,外人自然不敢轻视两位了。”候安都接过杜稜的话便说着。

“恩,这倒确实是,我之前与僧辩兄确实定过儿女亲家的婚约,只是当时是侯景兵乱之时,倒不知道僧辩兄还作不作数了。”陈霸先还是有些担心。

“属下愿意为将军前往王司徒上府上拜会,力争在将军赴京口前,将此事敲定。”候安都走上前来向陈霸先请命。